论文题目:我国寿险代理人流失问题研究
答辩问题
问题1、简述你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本文从我国寿险代理人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对保险代理人及保险代理人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点明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的现状:全国高达800万从业人员却依然处于高频率波动中。本人结合自身经历及工作经验,分析该制度的利弊,从公众对保险代理人的信心不断下降、孤儿单降低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保险队伍的不稳定、保险代理招聘压力增加、招聘和培训成本的增加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代理人流失所带来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八点建议,希望能为本行业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有所助益,对完善寿险代理人制度提供一些选项。
问题2、谈谈你对当前保险市场营销现状的认识。
答:本人认为,保险市场的营销现状,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经济体量巨大。中国是世界保险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7年中国原保费收入3.85万亿元,寿险保费收入规模居全球第二位。1980年-2017年,中国保费密度增长5600倍,保费深度增长达44倍。2008年-2017年,除了2011年和2012年调整期,中国保险业一直保持11%以上的增速,高速发展的中国保险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市场需求猛增。国家的发展进步,使得老百姓的保险意识越来越高,因此保险市场的营销需求在近几年突飞猛进。人们从“不知道、不了解、不认可”到主动咨询、积极购买,态度转变之大、转变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再者中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养老问题突显,国家社保养老缺口愈来愈大,越来越多有条件有观念的人群主动规划商业养老保险,从养儿防老,到投资防老。
(三)、高学历营销人才缺乏。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推动,而我国保险业现阶段营销专业人才较缺乏。当前我国保险业使用的是人海战术,保险代理人的在职率和流失率都非常高,业务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低,大学以上学历不足40%,金融保险相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这种营销队伍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四)、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先是新国十条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肯定,再是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确立(7月8日),央视“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公益广告的植入,都体现国家对保险及保险业的重视和支持。2019年10月17日,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外资保险公司条例》放宽了外资保险公司准入限制,取消“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条件,鼓励更多有经营特色和专长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并授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外资保险公司的股东类型,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大门完全开放,就意味着竞争与协作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激流勇进,不进则退。
问题3、谈谈你对当前养老问题的看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指出,养老主要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即要满足老年人的收入、健康(包括医疗保障)、精神关怀需要。而作者认为,当前现状是,老年人的这三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养老还存在诸多困难。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比25%,2050年达34.9%,4.87亿),社保养老金入不敷出,缺口愈来愈大,社会养老基础设施不完善,养老问题情况严峻,亟待解决。
国家宏观层面已经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步开始作出针对性举措,比如推迟养老年龄,提高养老金缴纳基数比例等。接下来还可以着手:重视并加大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对养老的投入补充,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养老事业,引导社会慈善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捐赠)等。
而本人认为,养老问题,光依靠国家是不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特别是每一个年轻的80后、90后、00后们,首先要从认知层面提高自我意识,幸福美满的养老生活最大依赖只能是自己,让年富力强的自己养好年老时的自己,这样一代代减压下去,不把养老压力留给下一代。要响应国家和时代的号召,利用好金融工具,提早规划商业养老保险,年轻时科学配置医疗、重疾、意外等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把将来不可控的风险用可控的手段转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