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及模式分析
答辩问题
问题1、简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期间基本情况?
答:中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经历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停滞整顿期、合并阶段。
1.在萌芽阶段:农村实行的五保供养与集体养老制度,起到了对于农村老人养老的保障作用,但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及整个社会的穷困,只能维持老人的最低生活需要。
2.在探索阶段:(1)在探索期,根据工作年限及年龄规定分配养老金,养老金由大队,生产队根据经济状况比例分担,从队办企业利润和公益金中支付。(2)在试点推广期,1991年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展开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并在山东等20多个省市区推广,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方案陆续出台,农村社会养老工作在全国推广,(3)停滞整顿期,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导致主管部门对于是否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分歧,并且当时中国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受到重创,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社会保险基金收益远远低于预期,保险实施整顿,进入停顿期。
3.试点实施阶段:以农村有缴费能力的各类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完善个人缴费集体(或用人单位)补助,政府补贴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账户可随人转移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参保补贴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个人账户,统筹调剂的养老保险制度,
4.合并阶段:新农保要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多种形式相结合,同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以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问题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没有做好农民参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国家政府舆论宣传不够到位,政府机关单位对自己下属的农村没有很好的通过媒体或现场宣传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普及。并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条件不均衡,教育程度不同,在偏远落后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对保险概念不清晰,参保意识薄弱。
(二)保费支出使农民支付压力大,国家和政府的补贴政策,农村社保资金不够均衡,新农保的缴费能力比较低,保障水平低。政府推出缴费激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大。保障形式和补偿保障模式不够创新,保障能力和效果不明显。
(三)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我国现行的社会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以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法规和民政职能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为主,没有法律上的保障。从而导致广大的农村人民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识度不高,没有足够的热情,这种缺乏法律效益的制度使广大的农村人民缺乏信心而阻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问题3试分析福利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优劣?
优势:国家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个人不承担缴费责任,保障项目的开支全部来源于国家税收,坚持普惠制,(1)实行现收现付制 筹资模式,所有经费开支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不承担缴费责任;(2)政府在保障政策的实施和管理上起绝对的主导作用并承担完全的责任;(3)保障标准统 一,保障水平较高,基本上能保证养老金领取者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4)直接将城市的养老保障项目推广并覆盖到农村,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劣势:以任何福利保障计划为设计的出发点 ,为平等地向居民分配福利,推崇公平但不惜以牺牲效率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