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盈余管理的实质及产生的原因……………………………………1
(一)盈余管理的实质……………………………………………1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2
二、新会计准则下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4
(一)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对企业盈余的影响………………5
(二)新固定资产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盈余的影响………………6
(三)无形资产准则变化对企业盈余的影响……………………6
(四)企业合并对企业盈余的影响………………………………7
(五)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盈余的影响………………………8
(六)或有事项准则对盈余的影响………………………………9
三、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综合防范……………………………10
(一)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决策体系…………………………10
(二)完善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10
(三)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11
(四)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11
(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1
(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12
参考文献………………………………………………………………14
内 容 摘 要
盈余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对企业会计报告盈余信息的“管理”行为。而会计准则又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旧会计准则体系前后的变化中不难看出,在构建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已注意到了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理念先进、体系完整,体现出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同时,也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遏制,这给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显著的就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空前扩大,使企业盈余管理出现新的问题。那么新准则体系对于盈余管理有何影响?应采取的措施如何呢?客观地讲,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对此尚存在模糊的认识。这显然对新准则的顺利实施不利,对企业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未来建设也不利,对制约盈余管理,提高会计质量更不利。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会计盈余数据的有用性,为盈余管理创造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新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较大的改变了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对策。在新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其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此,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综合防范等问题做个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