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会计信息概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含义
(二)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综合分析
(一)利益驱动
(二)监督不力
(三)制度不完善
(四)素质低下,基础薄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二)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
(三)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完善外部监督体制
(四)加大违法必究的力度,加大违法成本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能力的训练,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 容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视,成为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
当前会计工作领域存在的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控制弱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破坏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损害了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社会公害,会计打假已刻不容缓。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既行为性失真、规则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工作执行人根据会计规则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时,由于人类的有限性所决定其间存在错误判断的可能性,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工作失误;对于规则性失真是由于会计域秩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因此,会计规则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由此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违规性失真也叫故意性违法失真,即出于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如粉饰经营业绩、会计舞弊等。
本文主要从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综合分析,从制度、经济、社会、法律方面研究和寻找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