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明代道教思想文化背景对《西游记》沙僧形象塑造的影响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7 20:52:14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明代道教思想文化背景对《西游记》沙僧形象塑造的影响 (需要:26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5210 明代道教思想文化背景对《西游记》沙僧形象塑造的影响 【摘要】:《西游记》一书在学界历来有证道之书的说法,考察小说的文化内蕴显然要顾及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西游记》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沙僧而言,这一艺术形象的完成与明代的道教思潮有内在联系。沙僧的忠顺善良是明代儒教、道教的伦理要求在小说中的反映。从现有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看,《西游记》的道教色彩浓厚。明代崇道传统奠定于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朱元璋对道教的重视主要出于维护封建王权的需要。他在《御制斋醮仪文序》中说:“朕观释道之教,各有二徒:僧有禅,有教;道有正一、全真。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虽孔子之教明:国家之法严,旌有德而责不善,则尚有不听者:纵有听者,行不合理又多少。其释道两家:绝无绳愆纠缪之为,世人从而不异者甚广:官民之间,若有丧事,非僧道难以殡送。”朱元璋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宗教在民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的作用是封建的国家机器和儒家的伦理教化取代不了的。 【关键词】:《西游记》 道教思想 沙僧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