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老舍笔下的“隐性满族文学现象”

浅谈老舍笔下的“隐性满族文学现象”
上传会员: d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6 15:46:44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老舍笔下的“隐性满族文学现象”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7407
浅谈老舍笔下的“隐性满族文学现象”

[摘 要]   在老舍先生早期的文学作品中,蕴涵着大量的文学现象,即“隐性满族文学现象”。本文旨在首先通过老舍先生的满族出身和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精神性格养成,通过他的笔下分析其作品中的“隐性满族文学现象”,进而探讨老舍的作品是怎样地体现着满族文学的性质,以及怎样地在艺术风格中间体现出满族文学独特风采的。
[关键词]  老舍 “隐性满族文学现象” 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1899年生于北京,1966年故于北京。他一生给后人留下了900多万的文字。在小说89篇(部)的360万字里,有30篇(部)是写北京的。《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微神》这些描写二十世纪上半叶北京市民的小说,成了他的代表作,且闻名于世。他一生还创作了42部戏剧,写北京的剧作有17部,其中最有名的属《龙须沟》与《茶馆》。老舍先生是满族人,是现代唯一出身的满族作家。
所谓满族是十七世纪初开始的以女真人为主体的一个民族。满族文化是与满族相伴而生的,以女真核心文化为基本特征一种民族文化。它的形成历史并不久远,但在清一代近三百年中,满族从一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从没有文字、没有法律、没有教育、没有文人阶层、没有作家、文学与书画等,一跃成为比较“富有”与“先进”的民族。同时,以语言、骑射、服饰、风俗、萨满教为重要特征的满族文化,不仅养育满族子孙,也哺育出数量众多的文人学士,而且,取得了令各民族刮目相看的丰硕文化成果。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谈词语意义与语言环境 下一篇浅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