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造国民性思想促使鲁迅选择文学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根本方向。
鲁迅确定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1、《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必须有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革命。
2、鲁迅通过阿Q这一形象,画出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暴露病态社会国民的弱点。
3、《孔乙已》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更写出了整个社会对一个悲惨的受苦人的冷遇,使读者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鲁迅的小说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关键字
: 鲁迅 小说 改造 国民性论鲁迅小说的改造国民性
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性,主要指的是国民的劣根性。
作为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鲁迅清醒地看到了封建传统意识的严重毒害,看到了我们民族在这个历史时期内精神状态上的种种弱点,他不能不大声疾呼:中国如不改革就无以生存,改革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鲁迅总结经验教训,更加强调:“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两地书•八》)鲁迅先生呼吁思想革命,强调改革国民性。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他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作出了自己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