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桃花源记》中“渔人”形象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4 14:54:54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5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桃花源记》中“渔人”形象 (需要:2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578 论《桃花源记》中“渔人”形象
[摘 要] 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共性。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不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和农民愿望。同时还塑造了一个愚蠢、不守信用、虚伪奸诈、趋炎附势的“渔人”形象。从这里我们探寻到作者归隐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世人的厌倦。
[关键词] “渔人”形象 世外桃源 言而无信 趋炎附世 一、《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 《桃花源记》,据王瑶考定,大约写于南朝①宋武帝②永初二年,作者时年五十七岁。弃官隐退后,他已过了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了晋宋易代的战乱局面,对战乱造成的灾祸和农民逃亡的苦难有了一定的感受。《桃花源记》着重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桃花源的环境景物;通过《桃花源记》,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同时对当时的社会也无疑地是一种批判和否定。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虽说是一种子虚乌有的空想,但不象《诗经·硕鼠》中的“乐土”、“乐国”那样朦胧迷离,事、情、景、物都勾画得具体形象,给人很强的真实感。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塑造“渔人”这个令人印象深刻时代形象。下面是本人对“渔人”这一形象的一些看法: 初看起来,这个在战乱年代以捕鱼为生的“渔人”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平民,最多只不过是桃花源的见证者。作者在《桃花源记》中并没有详细描述这“渔人”的具体形象。但我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