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试谈《穿铠甲的人》的悲情美

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试谈《穿铠甲的人》的悲情美
上传会员: d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3 18:30:15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试谈《穿铠甲的人》的悲情美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5821
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试谈《穿铠甲的人》的悲情美
[摘 要]:
姚鄂梅在《穿铠甲的人》这部中篇小说中贯穿始终的是一种悲情基调,这种基调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审美效果,成就了小说的悲情美。杨青春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努力奋争,是个淡漠物质的“精神贵族”。然而铠甲护佑下的精神自慰也只能使他在现实的压力下进行无力的喘息,铠甲一旦剥离他的精神也就随之萎缩;作者对杨青春残酷命运的安排实现了作品的“文学抱负”;但是悲情并不悲哀,作者在悲情中完成了诗意的探索和追求。
[关键词] :理想  现实  挣扎  悲情美
  姚鄂梅是最近崛起的南京女作家群中的一位。她的小说对人类精神世界做了极富诗性的探索和关怀。作为60年代末出生的作家,姚鄂梅以新生代作家的敏锐和果敢挖掘着人性,探讨着人的生存状态。她关注着人在理想与现实中的挣扎,妥协以及求和;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灵魂的颠簸,自我的认知。她的很多作品都试图进行这方面的艺术抒发。
悲情意识似乎是作者埋藏已久的一个基调。这个基调无疑在艺术上具有高度审美的恒定价值。亚里士多德以一部《诗学》奠定了西方悲剧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悲悯是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唤起的”然而他的理论往往定位在“英雄”的高度。姚鄂梅的小说关注的是普通人的悲悯,具有更加广泛的人性意义。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张爱玲的“苍凉”意识 下一篇自然小班中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