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儒林外史》中对比讽刺艺术的运用

论《儒林外史》中对比讽刺艺术的运用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10 12:50:37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13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儒林外史》中对比讽刺艺术的运用 (需要:39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11700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之对比的运用

【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精湛的讽刺艺术,特别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在其讽刺艺术中,对比手法就是他常操在手,运用自如的一杆投枪。在冷静的叙述中,把自己的倾向饱含在各种活生生的形象里,启发读者去比较、判断。
 
【关键词】 讽刺艺术  对比手法   病态社会
 

前言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精湛的讽刺艺术,特别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所谓讽刺是对假、丑、恶的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恶。作为一部讽刺杰作,鲁迅高度评价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认为它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使后来者难以为继。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精辟地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解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所谓“戚而能谐”,是指描写内容上的悲剧性,作品在内容上是描写了病态社会造就了病态人物,病态心理,这是内容上悲剧性。在表现形式上却具有喜剧性,描写深入到社会的时代原因,讽刺的矛头不是对着某一个人。所谓“婉而多讽”,是指委婉曲折的讽刺,他不直接的褒贬人物,力求隐去作者的身影,而让形象直接同读者接触,在平凡、平庸、平常生活中表现出令人惊异的讽刺力量。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的多元化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