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略谈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思想意义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0 10:30:45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5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略谈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思想意义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045 略谈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思想意义
[摘 要] 陶渊明的一生跨越了晋宋两代。易代之际的特殊社会背景制约了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的奇特人格,曾踌躇满志走向仕途。在十三年的仕途生活中,政局风云变换、内战不断,他见过了许多卑鄙黑暗的阴谋和残酷血腥的场面,这些都让他失望,使他济世的希望完全落空,最终选择了隐居不仕,归隐后他一直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坚守独立人格,追求质朴的人生理想追求,同时也形成独特的文学特点,特别是田园诗为后人尊崇。本文作者将从陶渊明的隐逸原因谈起,共同解读他隐逸生活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 思想意义 一、陶渊明隐逸的原因 1.社会原因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博览群书,受到各种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曾有的伟大抱负。陶渊明在青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而期望有所建树的豪壮气概。然而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可想而知,陶家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秉性耿直的陶渊明无法适应卑污血腥却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当时的仕途,他的理想注定失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心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 ]一首《归去来兮辞》正是他与官场决别的宣言。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