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水浒》的招安结局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0 10:27:42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4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水浒》的招安结局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5227 论《水浒》的招安结局 [摘要]本文从作者作著时受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中梁山英雄招安结局的影响,使作者为《水浒》作招安之局;义军本身忠义思想(即带有鲜明忠孝伦理观念色彩的儒学思想)的局限性,使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终走向招安结局;作者的思想具有局限性,他并没有彻底认清封建统治的弊端,使其著作旨意只限于希望统治者面对现实,接受教训,所以其著中的梁山义军必将走向招安结局这三方面着重分析了《水浒》招安结局的原因。另外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作者写《水浒》众英雄招安后的悲惨遭遇及其最后的结局这一点,说明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对招安做了深刻的批判。 [关键词] 《水浒》 招安结局 思想局限性 民间传说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地歌颂了起义的众多英雄,生动地表现了起义军如何由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小说在“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回中义军达到了顶峰。但在此后却是宋江率领起义军接受大宋的招安,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众英雄纷纷阵亡,以至于落得个宋江在回朝后向大宋皇帝上表曰:“卿等一百八人,上映天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七八矣”的悲惨结局,让人不免为英雄苍然泪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众英雄接受招安,为大宋皇帝服务呢?作者又为什么要为《水浒》一书如此作局呢?我认为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决定的。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