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三国演义》中的“投降”

论《三国演义》中的“投降”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9-11 13:07:12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57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三国演义》中的“投降”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三国演义》中的“投降”

初观《三国演义》就被其深深吸引,那种壮大的战争场面撼动人心。虽然内容浩大,但其情节线索可以概括为:“七神”、“八献”、“十字歌”。 “七神”即:“华佗神医”、“孔明神算”、“赵云神将”、“关公神威”、“张飞神声”、“黄忠神箭”、“管辂神卜”。“八献”即:孙策献玉玺、王允献貂禅、曹操献刀、庞统献连环、阚泽献降书、黄盖献苦肉、孔明献空城、张松献地图。 “十字歌”即:“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别徐庶、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舌战群儒(闽南方言“舌”与“十”谐音)。书中那些文官武将,谋臣将士,有的是为了争帝图王,有的是为了扶主效忠,彼此之间,展开了无情的倾轧,使整部小说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尖锐剧烈的拼死斗争,其实这根本就是三大家族的斗争。
但是,与宏大的战争场面不协调的是那些将领们不仅极易投降,并且一降再降的也大有人在,像“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罗贯中:《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三国演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8页] 这句话都看熟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三国时期的人似乎不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么有“忠义”伦理的观念,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解读《伤逝》中的悲剧爱情 下一篇论《北京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