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围城》的艺术特色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1 10:22:50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59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围城》的艺术特色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论《围城》的艺术特色 《围城》出版于40年代,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美籍学者夏志清教授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营造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这部小说以留学生方鸿渐为线索,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内忧外患的交相冲击下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艺术性是衡量其艺术成就的主要标准。对于《围城》的艺术特色的评价,在研究界发表的论著很多,由此也产生很多的争论。就目前来看,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围城》牵涉到的知识很多,有没有掉书袋的嫌疑;《围城》中议论性文字的大量存在,有没有损害作品的艺术性;作为讽刺小说,《围城》在中国讽刺小说中的地位,等等。笔者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浅见。 一、文本——知识信息含量丰富 有人将钱钟书先生称为“学者型作家”,将《围城》称为“学人著作”,原因可能与《围城》中大量存在的知识有关。的确,书中的知识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以致有人戏称《围城》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这也是一个《围城》研究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围城》中的知识是否多而无当?有没有掉书袋、炫耀知识广博之嫌?这些争论的焦点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围城》有没有涉及这么多知识的必要,这些知识对于作品的艺术性是有所增益还是画蛇添足。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