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析《礼记·大道之行也》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0 16:35:21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5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浅析《礼记·大道之行也》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浅析《礼记·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孔子先生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儒家思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同为大同。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可是结合我们当今的社会环境,我们能做到孔子先生口里所说的“大同”吗?当我们从身边事物看“道德”的时候,我们做到了吗?当今社会我们缺乏这样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尽孝”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应有的特色,孔子先生提到说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是看看我们生活在的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我们“尊老爱幼”的道德到那里去了,儿子不养双亲,老人现在竟成了当今社会的累赘,成了一个弱势的群体,有些人却可视而不见,闻而不听。“老有所终,老有所依”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和谐的一个最真实的写照。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