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劳动流动与劳动报酬的关系

论劳动流动与劳动报酬的关系
上传会员: 一笑而过001
提交日期: 2013-05-26 14:29:21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07
下载次数: 1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劳动流动与劳动报酬的关系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劳动流动和劳动报酬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随需递增。但在就业机会递增的同时随即产生用人单位劳动力流动频率增高的问题,本文对劳动力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及解释,着重对劳动力流动中最大的因素“劳动报酬”进行分析。其逻辑围绕劳动报酬在劳动力流动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开展。

一、劳动流动的类别
  劳动力流动的诱导因素有很多,从流动的原因上可分为区域性流动和行业性流动两大类:
1、区域性流动     
随着全国各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差距日趋变大,尤其是沿海城市与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促使西部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的希望赚钱高薪、给予孩子更好教育等不满足现状的人群流入富裕城市、地区。在区域流动范畴中又包括本地的狭义流动,也是用人单位在劳动资源使用中的一个问题。
2、行业性流动
行业性流动主观上取决于劳动人员本身的自愿行为,由劳动人员本人出于对于择业的选择,取决于自身对行业的喜好、收入水平及发展空间等因素。如现阶段农民工进城务工,对这个无技能也无学历的群体而言,首先解决的温饱问题,在进城务工保证温饱时择业时没有选择,只需要满足住宿、饮食等基本的要求就可,等在一个城市工作一段时间,有了基本的保障后,这个群体就开始选择收入相对高、自身又喜爱的工作。
劳动流动在最终形成的结果上又分为合理流动和非合理流动:
(1)劳动力流动在流动结果上导致高素质、高技术含量人员发挥个人最高技能而取得良好效益的流动为合理流动。
(2)劳动力流动在流动结果上导致用人单位造成成本(如培训成本等)上升、正常工作严重影响等流动为非合理流动。

二、劳动报酬的范围
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发给劳动人员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合法所得,这合法所得即为劳动报酬,包括:
1、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发放的工资、奖金、交通费、通讯费等;
2、实物,用人单位以福利形式发放的实物;
3、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法规给予劳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工伤、公积金以及其他保险;法定休假、个人发展等。

三、劳动流动和劳动报酬的关系浅析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资源在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首要因素,也是企事业单位衡量员工价值、员工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天枰,有利于劳动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及业务技能,以期获得更高报酬。而劳动力流动因素在用人单位制定劳动报酬时取到了关键性作用,促使用人单位在制定劳动报酬时必须考虑市场消费、同行待遇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劳动报酬和劳动力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在社会稳定发展的今日,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引诱着劳动人群在选择和流动,同时用人单位之间也以劳动报酬的提高吸引高端人才或有单位专业需求的人才流入。在这个劳动者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吸引劳动者的劳动资源流动过程中,一方面优秀人才找到适合自身专业及工薪需求的单位,用人单位找到满足本单位需求的高端人才,而产生良性效益。另一方面,在流动过程中导致用人单位用人成本升高、单位效益降低,同时劳动者的盲目流动更促使用人单位队伍不稳定、培训成本提高,生产力降低等负面效应。
劳动力雇佣成本的升高直接导致用人单位的效益明显降低,而单位的效益决定了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的生存能力,在非合理劳动流动的促使下,用人单位在确保本单位效益的情况下,又被迫降低用人成本,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和谐社会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保障。
本人在上海工作,从事物业管理多年,在多年的物业管理过程中因劳动流动导致的的问题如上文所述遇到很多。比如其他的物业公司为了保证其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不顾行业内工种的平均待遇水准,提高工薪待遇,导致我管理的员工队伍内一些骨干出现跳槽的情况,虽然能再行招募新进员工进行培训,但对一个以服务技能为前提的物业公司而言,新员工的培训过程实际上已经导致服务质量的降低。

四、结论及建议
自古“民以食为天”,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的现今生活目的前提下,人们选择劳动报酬相对高的举动无可厚非,也是促进社会进步、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国家大趋势的经济蓬勃发展中,区域性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源流动更有利于地区的发展,比如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到发达地区工作,取得报酬带动了原籍地区的资金存入,又比如发达地区的高端技术、管理发展思路流动到落后地区,又带动了当地的企业发展,我们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看到了区域性流动的相辅相成、各取所需、共同提高的良好趋势。但因劳动报酬引起的非合理性劳动流动滋生了诸多(如第三节描述的恶性因素)不利于企业生存、不利于劳动者最终利益、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怎样让劳动流动和劳动报酬之间形成一个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稳定劳动队伍、提高生产产品质量、保证用人单位效益稳定增长,又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收益,满足劳动者生活需求提高,以此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本文做如下建议:
1、地方政府强制性、加强工会对用人单位劳动力的管理,工会代表劳  动力与用人单位协商工资待遇,确保劳动力在工薪谈判中不处于弱势。
2、工会应根据当地实际行业、工种报酬情况,制定切实符合当地消费、人均收入等因素的工薪待遇,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劳动力竞争。
3、在制定劳动报酬机制时,加入工资增长机制(如根据公平的考核机制对优秀的员工、工作年限长的员工)保持对队伍的稳定。
4、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用工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严格和规范相关法律以及法律的执行,杜绝非法用工、违反劳动法等现象。
5、提高劳动力资源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个人综合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企业管理 下一篇关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