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从多元化行为探讨公司治理结构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04 09:14:24 |
文档分类: |
工商管理 |
浏览次数: |
7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从多元化行为探讨公司治理结构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从多元化行为探讨公司治理结构 多元化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在工作场所里,人们通常倾向于将多元化联想到容易识别的特性。文化多元化的前提。多元中的每一元趋于成熟;多元文化之 间可以平等的学习和讨论;多元文化有共同遵从的基本原则;基于人的发展的价值评判;任何一元文化都服从于个体人的自由选 择和个体人的幸福的考虑;以人的进步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志; 多元文化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和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实现没有任 何特殊的一元文化;任何一元文化都是可以讨论的;不立足于人 的发展的伪文化没有生存空间;任何一元文化都是该文化主体中 人的自由选择和讨论的结果。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之间划分权力、责任、利益,以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相互依赖的组织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就是制定最大的游戏规则! 对145个新加坡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多元化进行实证分析,新加坡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则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目前正面临转轨的特殊时期。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只有40%的股份可以流通,且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有绝对控股地位。这种畸形的股权结构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的控股地位,其有效持有主体严重缺位,没有形成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国家作为公司的大股东,无法有效的监控企业的治理机制。这种公司治理机制上的缺陷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此时的经理层可能更多地去追求和导致他们行政上“升迁”的政治目标相一致的经济目标,而通过多元化扩张可以被看成是经理层发展自己目标的方式。多元化可以使经理们获利,因为管理一个较大公司时能获取伴随而来的权力和名望,而这种权力和名望正是这种通过行政任免的经理层所追求的。并且由于经理层所承担的风险较股东们要小,公司经理层在选择公司成长方式时往往过于自信地走上多元化的道路。通过多元化能够在短时间里将公司做大,而经理层获取的补偿和公司大小是相关的。因此当国家股持股比例较低的时候,由国有产权虚置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公司经理层往往采取最有利于他们自己利益的企业成长方式,而不管公司的多元化战略是否有损股东利益。但是当国家股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国家股股东重视程度的提高及监控力量的强化,还有市场竞争的激烈,都迫使公司经理层不得不追求和股东目标相一致的目标。 因此我们得出关于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关系的第一个假设: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