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模式分析
一、 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对内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结算中心、内部银行以及财务公司。
(一)结算中心模式
财务结算中心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财务结算中心业务较单一,确切的说并不能充当企业集团融资的角色。
(二) 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和运筹。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1、筹资手段方面存在局限性。由于内部银行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与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授予的权力相比,其筹资手段极为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内部银行不能发行债券,不准拆借资金。2、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局限性。由于内部银行仅仅是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缺乏强化资金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追求资金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内在动力。容易受行政干预,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锅饭”的现象,在局部范围内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果。3、规范运行欠章法,可行性缺乏依据。目前,由于内部银行的运作尚无现成的经济法规可循,容易在资金运作上出现执行偏差。
(三)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存在着以下问题:1、定位缺失。在新《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之前,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较为模糊,影响了它的发展壮大。2、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雄厚。《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可以向企业集团以外的法人单位募集资本金,企业对财务公司的股权投资只能低于40%,这大大限制了资金的来源。3、业务品种少,新的利润增长点少。全国大部分财务公司目前仅仅局限于向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由于近年来连续降息,存贷款息差持续收窄,资产收益降低。财务公司现在所开展的业务与集团的金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4、融资渠道狭窄。财务公司不能吸收集团外的存款,从商业银行拆入资金,更不能从人民银行取得再贷款或再贴现,只能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拆入资金,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财务公司的融资功能。5、资金结构存在矛盾。在当前资金普遍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企业不可能有大量的长期资金存入,财务公司能够吸收的存款基本上是企业生产周转的活期存款,其流动性强,稳定性差。而从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看,大量的是基建及技改资金等长期性资金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6、经营范围的局限性。财务公司经营范围上有很多限制,例如,为集团成员单位办理内部转帐结算,没有银行同城结算系统的交换号,业务只能挂靠在其他商业银行;只能吸收成员单位3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不允许向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入资金限在7天以内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结算中心,还是财务公司,都是企业以行政方式设立的,实行了财务集中管理,但是出现现金富余的公司与资金匮乏的公司之间没有资金调剂的机制,尚未建立以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内部资金融通体系。在为企业集团服务的过程中,内部资金融通机构发挥的作用有限,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