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当防卫制度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制止犯罪而设定的,这一制度从一定角度讲是鼓励公民从正面对抗犯罪行为,使公民懂得正当防卫乃是法律赋予自己的一项重要权利,并且有利于培养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但是防卫权是刑罚权的例外,如果滥用,就会蜕变为私刑权,这无疑是从另一角度助长公民滥用暴力、滥用私刑,助长私力报复。故而因当鼓励公民面对犯罪侵害时敢于防卫,同时也要对防卫加以必要限制,真正做到既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本文从不法侵害的含义及特征入手,以求对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并从主体上把不法侵害的主体分作个人主体与单位主体,并对二类主体的不法侵害的持征作出描述,明确指出了对二类主体的防卫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关键词:正当防卫 条件 不法侵害 界定
目 录
引言……………………………………………………………………………………1
一、正当防卫概述……………………………………………………………………1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1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 2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2
起因条件………………………………………………………………………2
时间条件………………………………………………………………………2
对象条件………………………………………………………………………3
主观条件………………………………………………………………………3
限度条件………………………………………………………………………4
三、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6
(一)侵害性…………………………………………………………………………6
(二)违法性…………………………………………………………………………7
(三)紧迫性…………………………………………………………………………8
(四)可制止性………………………………………………………………………9
四、参考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