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小股东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一开题报告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6-09-16 18:32:36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69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小股东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 (需要:3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字数:2442 论小股东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刘悄、陆洲(2004)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大股东控制的状态,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平均在 40%以上,在公司的决策中,大股东通常很少遇到来自其他中小股东的不同意见,因而更易于做出侵害中小股东而取得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行为。段亚林(200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东权利滥用的主要原因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和功能的缺失、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股票在发行方面的问题。外部治理机制和功能的缺失具体表现为股票市场的“用脚投票”、并购市场上的压力弱化、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欠缺、监管力度不足等;内部的治理机制不健全表现为大股东对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操纵;此外,上市公司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等等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段亚林(2001)认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侵害主要原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中小股东的“搭便车”心理,从而使其不重视对大股东的监督。 从大股东侵害的角度出发,刘朝晖(2002)认为,控股股东通常会通过外部套利等方式侵占其它股东的权益,从而促使投资者关注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等投机机会,而不是关注公司的经营是否稳定,由于控股股东可以分享外部套利的利益,导致公司资源配置的扭曲,出现的投资决策非效率。黄伟东、黄晓燕(2004)基于沪深两市 1066 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股独大”会助长经营者的机会主义;余明桂、夏新平(2004)研究发现有大股东存在的企业的市场价值明显的小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企业,平均而言,前者的市场价值比后者低 11%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