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上传会员: 海盗宝贝
提交日期: 2013-06-30 17:11:41
文档分类: 法律专业
浏览次数: 59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文 (需要:10 积分)
点击标题下载 开题报告 (需要:4 积分)
点击标题下载 文献综述 (需要:4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8892
摘要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特别程序,在保障正确适用死刑、纠正失误和防止冤假错案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死刑复核程序能够确保正确适用死刑,有利于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且死刑复核程序符合国际社会严格控制适用死刑的要求,其存在顺 应国际死刑适用中人权保障的潮流,具有很高的存在价值。然而,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死刑复核程序仍然存在明显弊端:复核机构和组织不合理、复核方式的秘密性、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能风险、无时限性、被告人的权利不能切实得以保障、检察监督的疲软性等,这些都将导致其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亟需对其加以完善。完善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可以形成有力的死刑适用限制机制,为严格控制死刑的司法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可以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在人权保障方面与国际接轨。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分析检讨,总结了当今众多学者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所提出的相关原则,即直接言词原则、全面复核原则、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原则、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原则、社会效益原则、经济性原则六大原则,着力论证了死刑复核程序应从复核组织、复核内容、时限约束、被告人权益保障、法律监督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以保障人权和程序公正为首要价值,并提出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控、辩、审三方协同制约的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死刑复核 死刑复核程序 完善

                      目      录
摘    要………………………………………………………………Ⅲ
ABSTRACT………………………………………………………………Ⅳ
引    言………………………………………………………………1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及其存在价值……………………………2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2
(二)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价值……………………………………2
1.通过死刑复核程序能够确保正确适用死刑………………………………………2
2.死刑复核程序有利于公正与效率的平衡…………………………………………3
3.死刑复核程序符合国际社会严格控制适用死刑的要求…………………………3
4.死刑复核程序的存在顺应国际死刑适用中人权保障的潮流……………………4
二、死刑复核权收回后程序中存在的弊端…………………………5
(一)复核机构和组织不合理……………………………………………5
(二)复核方式的秘密性、书面化………………………………………5
(三)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内容上的职能风险…………………………5
(四)复核期限的无时限性………………………………………………6
(五)被告的辩护权及申诉权不能切实得以保障………………………6
(六)检察监督的疲软性…………………………………………………6
三、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原则……………………………7
(一)直接言词原则………………………………………………………7
(二)全面复核原则………………………………………………………7
(三)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原则……………………………………………7
(四)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原则…………………………………………8

(五)社会效益原则………………………………………………………8
(六)经济性原则…………………………………………………………8
四、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之具体构想…………………………9 
(一)调整复核死刑案件复核机构和组织………………………………9 
(二)改革对死刑案件的复核方式………………………………………9 
(三)重新考量死刑复核案件的审理内容………………………………10
1、准确界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责任…………………………………………… 10
2、完善死刑复核案件的审理内容………………………………………………… 10
(四)限制死刑复核案件的复核期限……………………………………11
(五)保障死刑复核案件中被告人的辩护权和申诉权…………………11
(六)明确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参与权………………………12
结    语………………………………………………………………13
参考文献………………………………………………………………14
致    谢………………………………………………………………1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下一篇论我国刑事上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