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互联网环境下隐私权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
 |
上传会员: |
Qingqing |
提交日期: |
2023-02-18 10:39:59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互联网环境下隐私权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8757
|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权,对个人的网络隐私权不能简简单单地应用传统的隐私权保护模式,也不能仅受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约束,而应通过刑法这道最后的防线来避免不良后果,在公民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刑法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方面仍然相当滞后,而且这些条款的规定也非常分散,内容十分笼统,且只有在间接保护模式的条件下进行保护。这些弊端使得当个人的网络隐私权被侵犯时,极有可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式,围绕我国刑法对网络隐私权的规定以及借鉴外国发展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刑法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关键词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网络环境
目录 摘要I 一、引言1 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概述2 (一)网络隐私权的内涵2 (二)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内容2 (三)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3 三、我国刑法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问题5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不完备5 (二)入罪行为方式具有局限性5 (三)“不可逆的匿名化处理”缺乏技术标准5 (四)关于《刑法》第285条法律保护问题6 四、我国刑法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策略8 (一)将网络环境下衍生的新型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范围8 (二)增设非法利用、非法破坏公民个人信息的入罪行为方式8 (三)制定“不可逆的匿名化处理”技术标准9 (四)完善刑法处分措施9 五、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