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寒性中药黄药子抗肿瘤研究进展 |
 |
上传会员: |
00bym123 |
提交日期: |
2023-04-03 11:50:10 |
文档分类: |
药学专业 |
浏览次数: |
1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寒性中药黄药子抗肿瘤研究进展 (需要: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5910
|
目录
一、药物基源1 (一)药物出处1 (二)药物来源1 (三)药物的药性及功效1 二、抑瘤作用2 (一)抑瘤活性成分2 (二)抑瘤机理2 (三)临床应用2 1、 治疗消化道癌症2 2、 治疗甲状腺瘤2 3、治疗肺癌2 4、 治疗乳腺增生3 5、 治疗子宫肌瘤3 6、 其他3 (四)不良反应3 1、本草记载3 2、临床中毒表现3 3、实验研究进展3 (五)不良反应的研究对策4 1、开展抗肿瘤作用机制研4 2、开展黄药子抗肿瘤活性成分与其毒性成分相关性研究4 3、开展毒性机制研究5 4、开展配伍减毒增效研5 三、寒性中药黄药子抗肿瘤研究的意义6 参考文献7
一、药物基源
(一)药物出处 黄药子始载于《开宝通草》,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的块茎。《开宝本草》名黄药根,《日华子本草》名黄药,《本草纲目》名大苦,《唐本草》名黄独,《图经本草》名赤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名黄狗子、零余子。黄药子之名首见于《滇南本草》。《本草原始》谓“黄药子皮紫黑色多须,每须处有白眼,内色黄。”对其形态特征做出了描述。《滇南本草》记载本品:“味苦涩,性寒,攻诸疮毒,止咽喉痛,利小便,走经络,治筋骨痛、痰火、手足麻木、五淋浊白、妇人赤白带下,治痔瘘亦效。”唐代孙思邈《千金月令》,记载以万州黄药子浸酒可治瘿疾。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引《斗门方》:“以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治瘿气”。《证治准绳·疡医·卷五》载海药散用以治瘿瘤、甲状腺瘤。可见黄药子解毒消瘿、散结化瘤之功已被古代医家所认识。现代医家认为,此药性寒味苦,有毒,归肺、肝经。具有化痰散结,消瘿化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癌等功效。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