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上传会员: Mktv1520
提交日期: 2020-07-19 09:51:38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36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3835
 论《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从历史的源流来讲,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毕生以写北京擅长,并且直到今天在这个领域还载誉文坛的前辈,当然是北京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提起老舍写北京的作品,当代人立即想到的,可能首先是他的剧作:《龙须沟》、《方珍珠》、《茶馆》。毫无疑问,这些剧作都是老舍先生建国后写北京生活的脍炙人口的名著,特别是《茶馆》。老舍是老北京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大杂院,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有的是旗人,有的是从事各种下层职业的手艺人如拉车的、理发的。北京作为几百年的皇都,礼俗文明渗透到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老舍描绘的就是渗透出浓浓的中下层日常生活气息的“京味”,因此这“京味”令读者觉得熨帖、平易、亲切。本文就《茶馆》中的京味特色进行分析。
一、《茶馆》中的语言充满京味
《茶馆》中大量运用群众语言,使用地地道道的方言俚语,活灵活现表现出各种人物,即所谓“京油子”的语言特征,呈现出浓厚醇正的“京味儿”,耐人咀嚼和玩味。语言表达大多比较简短,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潜台词”,既交代时间和前因后果等,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老舍久居北京,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热爱和熟悉,使他十分擅长写出北京味儿的文字来。《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剧中语言是地道的北京方言,虽源于民间,但经过老舍的加工提炼,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下面我们从例子中看其中的北京味儿: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王利发的“我是孙子”就是北京方言,虽然是骂自己,但听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红楼梦》的艺术美 下一篇鲁迅笔下新旧知识分子对比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