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透视《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心态 |
 |
上传会员: |
AH0de16 |
提交日期: |
2023-02-11 16:08:16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1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透视《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心态 (需要:4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10757
|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恨之切、爱之深的科举心态
内容摘要: 千百年来科举入仕作为读书人富贵荣达的唯一出路。颇有才华的蒲松龄也在这条名利路上奔波,久困场屋后希望变成了郁积内心的愤懑。他愤恨科举的积弊和危害,然而又不能抛弃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功名路。在科举应试生涯中始终是处于期望、失落、愤懑、痛恨、却又充满幻想的科举心态中,可谓是恨之切、爱之深。本文从三个方面透视《聊斋志异》看蒲松龄这恨之切、爱之深的科举心态:一、批判科举积弊,抒发科场的切肤之痛。二、揭露科举危害,寄托内心的忧愤。三、主张科举改革,在矛盾痛苦中不辍举业,充满幻想。
关键词: 恨之切 爱之深 科举心态 批判 忧愤 幻想 目录 一、幻化为聊斋中众多士子,批判科举积弊,抒发切肤之恨2 (一)批判科场的是非颠倒,抒发对科举之恨2 (二)批判考官的衡文不公、贪鄙平庸,抒发切肤之痛3 二、痴狂于科举的士子形象,深刻揭露了科举危害,寄托着作者的忧愤4 (一)揭示科举取士对士子人性的扭曲,寄托作者的忧愤5 (二)揭示科举取士对士子心灵的腐蚀、灵魂的摧残,寄托作者的忧愤5 三、主张科举改革,在矛盾痛苦中不辍举业,充满幻想7 (一)为了功名,主张科举改革7 (二)在忧愤矛盾中不辍举业,充满幻想7 注释:8 参考文献:8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