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对德阳市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研究

对德阳市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5 21:08:26
文档分类: 经济学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对德阳市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611

目录
一、“十一五”期间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固定投资投资和对外开放的情况
二、“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投资规模预测
四、优化投资结构的几点建议
内 容 摘 要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重点源泉和主要推动力,尤其是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的区域或地区,投资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本篇论文在对德阳市“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等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德阳市“十二五”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预测,并就优化投资结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德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环境
对德阳市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研究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重点源泉和主要推动力,尤其是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的区域或地区,投资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十二五”时期,将是非常关键的五年,如何全面落实投资目标,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次调研在充分总结德阳市“十一五”期间投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我市“十二五”投资工作的发展环境,对“十二五”投资规模进行预测,并就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提出几点建议。
一、“十一五”期间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一)“十一五”期间德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持续增长
“十一五”前三年,重装基础建设效应显现,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为全市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特大地震影响,实现经济回升提供了稳固基础和有力保障。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经济发展从持续上升状态转入负增长阶段,但德阳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2009和2010两年GDP均实现14.4%的增长速度。
2.经济规模连上台阶
德阳全市的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62.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80亿元,2010年突破900亿元,达到921.3亿元,几乎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2593元,增加到2010年的25335元。按年均汇率折算,德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00美元。
3.经济远行质量明显提高
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7.4亿元,年均增长26.7%。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由2005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9亿元,年均增长3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47.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3.5亿元,年均增长15.7%。
4.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0.4:51.2:28.4调整到2010年的16.5:57.8:25.6,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非农产业毕生提高了3.9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期间德阳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投资规模加速扩大
“十一五”,德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6.1亿元,是建市到“十一五”前固定资产投资总和(750亿元)的2.5倍。全市投资工作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结构变化,服务业投资比重上升。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工业投资额减少,以工业投资为主体的二产业投资比重下降;随着全市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二是亿元项目投资规模扩大,投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投资销售增幅减缓。
2.灾后重建硕果累累
2009年因灾后重建,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达到747.6亿元,2010年完成601.3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市5492个重建项目竣工4940个,竣工率90%,完成总投资1420亿元,占总投资的91.1%。城镇建设大跨越,城镇体系重建完成投资96.1亿元,市县陆续开工建成了一批城市干道、立交桥、城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
3.消费市场大繁荣
全市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商业基础不断改善,各类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同时受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推动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由2005年的55.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2亿元,年均增长32.2%。
4.居民生活大变化
“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大同增长,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50元增加到2010年的16202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3585元增加到2010年的6485.8元。年均增长15.3%
(三)“十一五”期间德阳市的对外开放情况
1.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二位。“十一五”以来,德阳市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全市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5.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2.3亿美元,年均增长30.4%。对外贸易方面的特点:一是机电、高新材料产品成为出口主力;二是一般贸易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三是重点企业带头作用凸显,到2010年底,全市外贸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1户,上千万的企业17家。
2.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招商选资,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项目,推动了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外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交由2005年的6086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000万美元,2006-2010年累计引资6.3亿美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把德阳放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审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区域投资差异明显
德阳各县(市、区)投资区域投资差异较明显,以2010年为例:旌阳区(含经开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投资147.5亿元、72.2亿元、65.1亿元、82.9亿元、126.4亿元、107.3亿元。
2.储备项目缺乏大项目支撑
“十二五”缺乏大项目支撑,虽然全市“十二五”规划各类项目1700多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但大多数项目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类项目,围绕“一城、三区、五基地、八突破”的发展战略、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等具备造血功能的大型产业项目少,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才2个,80亿元以上的才3个,50亿元以上的才12个。
3.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国家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放贷资金压缩,直接导致全市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了项目建设。同时,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也影响了部分项目建设。
4.房地产投资规模小,贡献不突出
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有限,全市房地产业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和投资优势,投资规模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逐月下降,以2010年前三季度为例,全市房地产投资27.7亿元,同比仅增长5.9%,房地产投资额在全省仅居13位。
三、“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趋势预测
按照历史数据,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趋势外推,应明确以下约束条件。
1.合理确定基数
由于灾后重建这一非正常因素导致2009年我市投资超高速增长,应以2008年为基期,通过预测2009—2010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对2010年的投资规模做出预测。
2.合理确定增速
扣除价格因素后,“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前三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6%和24%。根据明年国家和省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预测2010年及“十二五”期间我市投资平均增速的上下限,分别为“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即在16%~24%之间。
3.合理确定物价
根据历史数据以及发展趋势,预计2009年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价格指数分别为102%和103%,即2009—2010年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价格指数为102.5%。
综上,在2008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18亿元的基础上,按照16%~24%的投资增速,以及年均102.5%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2400~3430亿元。取中间值并经综合考虑,预计我市“十二五”期间投资增速为21%,总规模为3000亿元。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管理
1.抓好重大项目的储备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开展全市“十二五”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认真搞好项目规划、筛选和储备。储备一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和公益事业项目,并将根据国家和省投资政策需要进行及时调整补充,做大项目库规模,切实把项目储备库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库。
2.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
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和检查,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努力加快工程进度。继续实行建设项目责任制,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头落实。
3.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管理
强化对重点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二)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1.继续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扶持政策,积极落实配套条件,努力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
2.协调利用好银行贷款
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的缺口时,要利用好借助银行贷款资金,在银行选择上不局限与国有四大银行,也要充分寻求与业务操作上更加灵活、贷款限制更少的股份制银行的合作。此外,目前银行贷款高度集中在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和房地产业上,对民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要通过银贷推介会等,鼓励银行调整贷款投向,把贷款更多地投入到民间企业和中小企业,投入到能让农民增收的行业,为解决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创造条件。
3.着力推广BT、BOT投融资模式
大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投资,并在项目完结后由政府回购,可以采取一次性向企业支付资本金和收益或者股权回购的形式。目前,我市在项目建设的时候更多的采用BOT形式,例如,成绵高速复线、德阳市绵远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均采用BOT方式建设。
4.探索适合德阳经济发展的地方债券融资的新模式
地方债券的主要使用范围为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及城市公用事业。利用好地方债券,不仅可以为德阳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更为重要的是为德阳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目前,地方债券发行政策有松动的迹象,我们可以利用机会研究适合德阳经济发展的地方债券融资的新模式。如果能实现债券发行,将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放大资金杠杆效应,为推进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强化项目管理和协调服务,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体系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二是要加大建设用地、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物质保障等外部条件协调力度,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有关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努力营造服务高效、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四是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安全;要强化国债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增强投资有效拉动,促进项目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注重投资效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良性循环
一是要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和“绿色投资”,发展能有效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二是要重点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项目,力求避免规模大而效益低、质量差,甚至建成后无法形成生产能力的项目;要着眼长远利益,避免环境污染,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的投资。
参考文献:
[1]
[2]
[3]
[4]
请补充
 注:本文所用数据均采至《德阳市2010年统计大盘点》(2011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海南省旅游购物市场的开发问题浅析 下一篇会计报表资料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