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5 21:06:24
文档分类: 经济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439
目 录
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4
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 …………………………………………4 
传统的道德概念受到挑战 …………………………………………………4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难度加大 …………………………………………5 
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难度加大………………………………………………5
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的道德建设的现状……………………………………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6
(一)道德建设与现实国情的结合…………………………………………………6
(二)法治与德治的整合……………………………………………………………7
(三)道德本身的建设和道德与其它方面协调建设………………………………8
参考文献………………………………………………………………………………9
内 容 摘 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和行政力量的调控作用。同时,还需要充分熟悉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论述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来解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能够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市场也是有缺陷的,市场失灵、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一定的社会规范加以约束。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道德面临着极大挑战。我国要及时构建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市场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给道德建设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将全面促进道德的改进与提高,从而为道德建设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封闭保守的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和荡涤,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讲求实际的求实态度等都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得到生长和传播。这些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巨大而深刻的社会进步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人们观念不断发生改变,道德建设将不再是艰难而收效甚微的工作,会变得事半功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例如,胡锦涛同志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的诚实守信问题,诚实守信在任何时期对任何国度、任何民族、任何体制都具有普遍的价值,但对于现代市场经济而言,诚实守信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信用交易,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支撑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维系和支撑;缺少了诚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温州商人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著称,温州皮鞋、低压电器质量的信誉可谓臭名昭著,正是由于市场采取了“用脚投票”的方式,使温州人转而重视质量、信誉和自身形象,这为市场经济的诚实守信作了最好的注脚,是市场经济推动着或着说逼迫着人们道德的进步。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从各国经济体制演变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制基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市场竞争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治。因此,从根本上讲,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离开了法律和规则,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法律作为道德的后盾与保障,以其明确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强制执行性等特点来弥补道德规范之不足,对追究不道德的违法犯罪当事人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律的补充,而法律则是道德的深化。没有法律,单靠道德信念,无论有多少道德规范都是一纸空文,因为在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道德感召远不如“法治”更为有效。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二、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它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又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对道德建设形成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传统的道德概念受到挑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也是如此。经济行为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社会生活,具体地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导致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盛行,在客观上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是价值规律,这在客观上使财富、金钱上升为经济社会的价值尺度,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同样凸现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它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扩张,以至于仿佛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全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如同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所说:“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成为尊严,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社会确实拥有了更利于它生长的土壤。同时,由于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认,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社会生活中,这样人们趋利避害的自然性就容易得到膨胀,有些人把人的自然性当作人的本质属性,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个人利益是第一位的,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满足个人的需要,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随着国门的打开,享受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也传入中国,享受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常常表现为无远大理想,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主张及时行乐,讲眼前实惠,甚至把追求个人快乐看作人生第一要义。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一直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怎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以此为尺度来衡量人们的言行,规范广大人民群众,并使之内化成为人们的活动习惯,从而使社会道德在社会控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难度加大   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全球化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全球输入其政治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的渠道将大大增加,方式将更加隐蔽。特别是其中一些思潮披着科学和进步的外衣,在青年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例如“技术决定论”认为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历史阶段,取消和否定了社会基本矛盾,此外还有一些什么“趋同论”、“过时论”等论调,都借科学之名,行否定马克思主义之实。这对我们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将产生巨大的阻力。
(三)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难度加大   在市场经济时代,各民族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增加了统一性和普遍性,但对于以吸收和接受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民族文化的繁荣与生存,优良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面临着威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既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而正在兴起的“网上一代”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收能力和兴趣比较强,而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则比较弱,如何防止被外来文化异化,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阵地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的道德建设的现状
应当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的道德建设的现状、水准和趋向呢?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丰富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深人探讨。  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和评价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这个评价标准应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为核心,辅以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这辅助标准本身是优是劣,则必须由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予以最终的检验和评价。从这一标准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方面,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在道德上是一直朝着与社会发展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符合的方向发展,不断否定和突破着陈旧过时的道德观念,具有积极进步的性质,并占据主导地位成主流趋势;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面上也存在着并出现了消极退步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相违背,也和符合社会发展实践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相冲突。由于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道德观念具有相当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并有着传播、辐射、渗透和不断泛化的特点,因而,如果对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取向的道德水准下降不予以足够的注意,那么消极退步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就会渐渐毒害整个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并涉及到物质文明建设,有些人依据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取向的某些消极落后面和道德现状及水准的下降,认为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甚至沦丧是市场经济实践必然付出的代价,市场经济是其根本的原因。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一)道德建设与现实国情的结合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当然不可能必然导致道德水平下降和放任自流地让这种下降状况持续存在下去。我们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道德水平下降,之所以不能错误地归咎于建立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变革,就是因为它是社会转型时的急剧变化造成的各种非必然发生或存在的情况造成的.它主要是因为:包括道德建设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薄弱;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及社会发展,使人有机可乘,败坏了社会风气;政治体制与经济建设存在严重不相适应的状况,权力腐败现象难以遏制,进而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消极影响;上述原因加上经济体制处于转轨,导致权力寻租和非法牟利和孪生现象,对道德建设和发展形成极大障碍。上述原因综合交汇作用于人的道德并产生消极影响,但并非不可避免、不能克服.既然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水准下降,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就是完全可能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道德建设既要反映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一般特征,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吻合。首先,道德建设应该正视和承认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形成通过正当途径获取权益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而是反对极端功利主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维护个人财产权益的道德共识,同时使个人通过努力后的收益同社会收益相匹配,从而提高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承认个人权益的基础上,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使利己与利他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另外,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受着社会历史条件和人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指出:“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将能够给那些既有益于个人完善又有助于其他人幸福的品质提供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那些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质和行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推进需要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法治与德治的整合
市场经济既是法律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没有法律,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将会遭到破坏;同时,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价交换等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道德建设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就在于对市场行为主体的规范。法治与德治的整合是实现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在社会转型时期,有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又不能完全离开伦理道德的支持。法律和道德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法律以强制方式规范市场秩序,是一种他律的手段,具有强制性,是保障市场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往往需要相应的成本;而道德是市场行为主体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行为自律的体现,具有自觉性。道德约束的力度越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越大,社会运行的成本就会越低。在实践中,法治是德治的重要保障,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德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因此,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协调将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与社会道德价值相吻合的“良法”,才能被社会成员所认同而产生实际的持续效力。同样,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体系并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必须有配套的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才能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
(三)道德本身的建设和道德与其它方面协调建设
作为道德本身的建设,就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取向,重新建构怎样新型道德思想体系.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必须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成员道德观念上的合理变化。此外,它应该继承中西方文化中合理的道德观因素.加以继承、更新和改造;必须符合道德观念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的道德观。其中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的精神,应成为社会成员道德价值取向的主导。它既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也维护和发展正当合法的个人利益,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在道德理论上,要辩证分析和开放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道德思想,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建立起较为科学和系统的适合于当代的道德思想体系.它应该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念、符合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道德观念、符合现时代社会要求的并经批判创新的中西方的传统和现代道德观念这三者融汇贯通。  在道德生活实践上,目前尤其需要务求实效具有可操作性。道德实践离开道德理论则盲,道德理论脱离道德实践则空。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长期分离,就会造成社会道德活动的普遍虚伪,形成二重化的道德人格。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扬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加强道德建设,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龙静云. 以诚信进德立业.江汉论坛. 2002(2)
[2] 陶德麟. 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 江汉论坛.1999(1)
[3] 吴育林.曾纪川.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同构性.教学与研究.2004(5)
[4] 李希凤;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必然性[J]; 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周宇晴; 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6] 张云杰;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2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如何分析会计报表 下一篇扩大内需的途径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