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7 19:17:23
文档分类: 自动化电气工程
浏览次数: 4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需要:1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11024
摘  要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温度测量系统。温度测量采用ds18b20和at89c51单片机,用四位数码管显示测量出来的温度。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包括18b20的初始化程序,读温度程序,显示温度程序,和串口数据发送程序。在这部分的调试中,先在proteus中进行了仿真调试。结果是如果在18b20中设定一个温度值,然后运行,在数码管上会显示出18b20中设定的温度值,这说明软硬件设计基本正确。然后按照电路图在万用板上将实物连接起来。用单片机仿真器进行仿真,仿真器用的是wave6000/s,仿真软件用也是用伟福的。运行程序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室温。用手接触18b20,数码管温度上升,说明温度测量部分设计正确。网络数据传输用的是zen-300t(以太网转串口模块),就是把测温模块串口连接到zen-300t上面,然后把zen-300t模块接入以太网。用户通过访问模块的ip地址就可以知道测温模块所测量出来的温度。从而实现了远程温度测量的目的。
 
关键词:温度测量 以太网  ds18b20  zen-300t

目 录
1 前言………………………………………………………………………………………….1
2 总体设计方案……………………………………………………………………………2
2.1  系统总体结构…………………………………………………………………….……2
2.2  系统硬件结构……………………………………………………………………. .3
2.3  系统总体软件流程……………………………………………………………….……4
3  基于AT89c51与DS18b20的温度测量……………………………………….…….5
3.1  DS18820介绍………………………………………………………………………5
3.1.1  DS18B20主要特性与内部结构………………………………………………5
3.1.2  DS18B20硬件连接方式与工作过程………………………………………….6
  3.2  AT89c51简单介绍…………………………………………………………………….7
3.3  AT89c51与DS18b20组成的温度测量系统……………………………………… .9
3.3.1  系统硬件…………………………………………………………………… 9
3.3.2  系统软件………………………………………………………………………10
3.3.3  proteus与单片机仿真器仿真…………………………………………………11
4  ZNE-300T以太网转串口模块………………………………………………………13
4.1  zne-300t介绍…………………………………………………………………………13
4.1.1  zne-300t产品概述…………………………………………………………13
4.1.2  zne-300t 产品规范 …………………………………………………………14
    4.2   zne-300t  ip地址…………………………………………………………………15
4.2.1  设备ip出产设置…………………………………………………………….15
4.2.2  用户获取ip…………………………………………………………………16
4.2.3  pc机与模块网段检测…………………………………………………………16
4.3  zne-300t模块的硬件连接……………………………………………….………17
5  单片机ZNE-300Tpc机之间的通讯…………………………………………………20
5.1  通讯的硬件原理框图………………………………………………………………20
5.2 zne模块与单片机间的通讯…………………………………………………………21
5.3  计算机与zne模块的通讯…………………………………………….……………22
6  系统的调试……………………………………………………………….……………23
6.1  温度测量数码管显示部分的调试………………………………….…………….…23
6.2  模块与pc机通讯的调试……………………………………………………………23
6.3  系统调试………………………………………………………………….……….…23
6.4  系统的改进方向………………………………………………………….……….…23
7  总结…………………………………………………………………………….……….….24
致谢……………………………………………………………………………………….….2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大巴空调控制系统 下一篇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