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三电平逆变器研究

三电平逆变器研究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7 10:40:16
文档分类: 自动化电气工程
浏览次数: 38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三电平逆变器研究 (需要:1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15605
摘要

多电平逆变器中每个功率器件承受的电压较低,因此可以用低耐压的功率器件实现高压大容量逆变器。且采用多电平变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质量指标。因此,随着功率器件的不断发展,采用多电平变换技术将成为实现高压大功率逆变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本文首先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多电平逆变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在分析两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三电平逆变器进行了研究,综合比较了三电平逆变电路两种典型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介绍了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和级联型三电平逆变器,分析了二极管钳位型逆变器和级联型三电平逆变器相对于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的优点,体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的来建立仿真模型,对三电平逆变器进行仿真,对主电路、PWM信号产生电路、电流与电压采样电路、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两电平逆变器、三电平逆变器、仿真、钳位式、级联式

目 录
摘要…………………………………………………………………………… .……………...... II
Abstract……………………………………………………………………….……………...... III
1  前言…………………………………………………………………………………....………1
1.1  多电平逆变器产生的背景……………………………………………………....………1
1.2  多电平逆变器的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2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5
2  两电平逆变器…………………………………………………………………….…...…….6
2.1  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结构特点……………………………………………………...…….6
2.2  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的PWM简介………………………………………………....…….6
3  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8
3.1  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8
3.1.1  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8
3.1.2  SPWM状态分析……………………………………………………..………...10
3.1.3  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特点………………………………..…………11
3.1.4  三相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11
3.1.5  三相二极管钳位三电平逆变器的SPWM研究…………………………...…..13
3.2  中点电位平衡的研究…………………………………………………………..……...14
3.2.1  中点电位不平衡的原因及危害………………………………………..………15
3.2.2  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方法…………………………………………..………15
4  级联式三电平逆变器…………………………………………………………..………....17
4.1  级联式三电平逆变器的结构与特点………………………………………..………...17
4.2  三相级联式三电平逆变器…………………………………………………..………...20
4.2.1  2H桥级联的PWM研究分析……………………………………...…………...22
5  逆变器的SIMULINK仿真………………………………………………..……………24
5.1  MATLAB/SIMULINK简介…………..……………………………………….…………...24
5.2  各逆变器仿真对比简析………………………………………………….…………...24
5.2.1  各逆变器主电路对比…………………………………………………………..25
5.2.2  各逆变器PWM电路图对比……………………………………………………26
5.2.3  各逆变器输出电流和电压波形对比…………………………………..………28
5.2.4  各三相异步电机的电流、转速和电磁转矩对比…………………........………29
5.3  对比总结…………………………………………………………………………....…33
6  总结………………………………………………………………………………......………35
6.1  总结………………………………………………………………………....…………35
6.2  展望………………………………………………………………………........………35
致谢……………………………………………………………………………………….....……37
参考文献…………………………………………………………………………………......….38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基于光电编码器的转角测量系统的.. 下一篇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