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协同治理视阈下农村产业扶贫的模式和路径研究——以贵州省Y村为例 |
 |
上传会员: |
Mktv1520 |
提交日期: |
2022-05-04 10:41:51 |
文档分类: |
行政管理 |
浏览次数: |
7 |
下载次数: |
0
次 |
中文摘要 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重要指示,Y村立足脱贫实际,着眼于乡村振兴,依托百里杜鹃5A级景区“花山、彝寨”的生态人文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委、企业牵头积极动员村民主体进行土地流转、种植茶叶,打造茶文旅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但在村委发包、村民落实项目的过程中,出现了村委工作机制松散、企业扶贫效率低、村民参与热情不足等问题,导致项目发展效率差、脱贫成效低,因此需要在村委主导下,弥合多方主体的利益需求及矛盾,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进行解决。 首先,本文对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接着探讨了村委推进产业扶贫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成效。在此过程中,将村党委、企业和贫苦户的关系作为关键点,探寻其困境及成因所在,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证分析提出协同治理思路下的改进措施:构建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制度协同的农村产业扶贫治理模式和路径,推动该村产业脱贫事业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协同治理 产业扶贫 制度参与
目录
一、 导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 1 2. 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2 (四) 研究方法 3 二、 协同治理理论及其与产业扶贫的逻辑关系 3 (一) 协同治理理论溯源及其内涵 3 (二) 协同治理理论与产业扶贫的逻辑关系 3 三、 农村产业扶贫协同模式现状 4 (一) 贵州省Y村的基本情况 4 (二) 农村产业扶贫协同模式的实践问题 5 1. 治理主体单一,产业与扶贫脱离 5 2. 资金供给失衡,扶贫基础薄弱 5 3. 执行机制松散,监督不到位 6 四、 农村产业扶贫协同治理低效的原因 6 (一) 主体分散:政府、企业与村民间沟通不畅 6 (二) 过程波折:企业发展“自利性”,扶贫资金未到位 7 (三) 制度缺乏:政策制定“理想化”,政策执行不到位 7 五、 多元协同:推进农村产业扶贫模式的优化方向与实践路径 8 (一) 多元协同:推进农村产业长效发展的优化方向 8 1. 多元协同扶贫模式的特征 8 2. 构建农村产业扶贫多元协同模式的现实意义 9 (二) 农村产业扶贫多元协同扶贫模式的实践路径 9 1. 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协同能力 9 2. 优化协同过程,完善政策实施 10 3. 健全制度协同,强化监督体系 11 六、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