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从《有理数乘方》的导入谈起
袁吉南
浙江省宁波滨海学校,浙江省象山县丰饶路,315700
摘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起点。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常设计了一系列小巧灵活、适合课题特点的导入的方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之乐于学;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善于学。本文通过《有理数乘方》的导入来谈谈导入的含义、应遵循的原则、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主动建构、导入法
引言:数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利用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导入数学知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现针对于华东师大版的数学(七年级)2。11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来谈谈导入。
华东师大版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在小学中,我们已经学过: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记作,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 记作,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记作,来导入课题。
n个
北师大版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为了简便,可将记作。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10个2 n个a
来导入课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走进课堂》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中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创设了一个情景: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绳子、剪刀,师生共同剪(教师演示剪的方式)。第一次,把绳子对折,找到绳子的中点并剪断,绳子变为2根。第二次,把2根绳子重合继续对折,用同样方法剪断,依次类推,并把剪的次数与绳子的根数记录下来。
剪的次数 1 2 3 4 5 。。。
绳子的根数
以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并回答下列问题: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1)绳子最多剪了几次?(2)如果剪了10次,会得到多少根绳子?(3)如果剪了n次,会得到多少根绳子?能表达出来吗?
本人设计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创设了情景一:欣赏大屏幕中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一景“膜拜”;情景二:古希腊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的故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 “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颗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放进前一个格子的一倍,每一个格子中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量的一倍,一直将棋盘每一个格子摆满。”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即使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数十万亿吨的麦子才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听完故事,学生正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愤”的状态,急切地盼着老师把“谜底”揭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按照下列要求操作:(1)若他们下的是象棋,根据题意要求学生自主在棋格里填上算式(填第一列及最后一格);(2)若他们下的是围棋,最后一格应填什么算式(小组交流合作完成)。经过尝试,发现所填算式较冗长,那么能否用较简便的算式表示呢,导入新课。
上述四种新课导入中,有的以回忆旧知,用迁移、类比的思想直接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的以无法感知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有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新知,是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有的运用学生的视觉感知等28届奥运会的盛况,动用学生的听觉去感悟古希腊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的超群智慧,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动手操作尝试过程中,为了力求数学式子表示的简洁性,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原有表示较冗长),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探索新知的氛围中去。这四种设计新课的导入各有千秋,而目的一致,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火热的思考”去欣赏数学的“冰冷的美丽”。
对于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方法颇多,也可借助吃兰州拉面时,想想拉面是怎样形成的;也可借助多次折叠1毫米厚的纸张产生的厚度比十几层楼还要高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法都应明确其含义、应遵循其原则:
一、导入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
二、导入要遵循的原则
1、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问题情景创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教学进展和学生受益的不同。由此,围绕所学习的数学主题,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表现重要数学意义、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发展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
2、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入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是要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3、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入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中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入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入法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入法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入应起的作用。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