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
 |
上传会员: |
pengcheng |
提交日期: |
2014-06-08 21:09:47 |
文档分类: |
文档下载 |
浏览次数: |
5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以土地为客体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也极具重要性和复杂性。调整土地关系的土地法律制度不可能是某一项具体法律制度,而应是由各个法律部门的有关土地法律规范有机构成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完善土地法律制度,就应研究土地法律制度体系的构成与协调。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一、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本模式是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这种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所形成的。这种变革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50年6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第二阶段是变土地农民私有制为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了小块私有土地的所有者和耕种者,但由于小农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农村经济在经过短暂的恢复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是来自农民内部的两极分化,主要通过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体现出来;二是来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与工业化的战略矛盾。于是政府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这一道路先后经历了二个发展过程:一是互助组,二是初级农业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变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为集体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