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盈余管理理论概述……………………………………………………………2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2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2
(三)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2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3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优点分析……………………………………………3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缺点分析……………………………………………4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4
(一)股票市场发行和上市动机…………………………………………………4
(二)获得配股资格动机…………………………………………………………5
(三)政治成本动机………………………………………………………………5
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5
(一)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5
(二)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6
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7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缩减盈余管理的空间………………………7
(二)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增强盈余管理的外部控制………………8
(三)加强对资产重组的管理……………………………………………………9
(参考文献…………………………………………………………………………10
一、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西方国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盈余管理在中国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正确理解其概念是研究盈余管理的基础。对于究竟什么是盈余管理,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看法。
美国学者WilliamK.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企业管理者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政策。
另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基础。美国著名会计学者Schipper认为以信息观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对外部财务报告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歪曲控制。在这一定义下,盈余管理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任何一环节,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的盈余管理范围比前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