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吸收了大批社会就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小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壮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
不过,中小企业在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系中又属于弱势群体,普遍受到“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业务水平、信用状况等问题的存在,在融资能力上无法与那些大型公司进行对比,往往别被大型金融机构忽视。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融资问题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融资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风险抵御能力差、缺乏控制投资风险的相关人员和经验,因此,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系统性风险、同行竞争风险、融资风险、管理风险、技术创新风险等,都给中小企业投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步。
本文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两方面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另一方面,以义乌一多电子有限公司这个小企业为例,对一般中小企业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投资;风险;
目 录
引言................................................................................................................6
一、中小企业投资与融资现状………………………………………....…7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7
(二)、中小企业投资现状...............................................................................7
(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7
二、中小企业投资与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8
(一)、中小企业投资问题及原因分析………………………….…………….8
(1)、中小企业投资问题………………………………………..…….8
(2)、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的原因分析…………………………….…….8
(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13
(1)、中小企业投资问题…………………………………….……….13
(2)、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的原因分析……………………..…….……..14
三、中小企业投资与融资问题解决对策....................................................17
(一)、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对策…………………………………..…..…….17
(1)、确定合理的投资目标,进行投资预算……………………....…..17
(2)、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体系.................................................18
(3)、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19
(4)、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20
(二)、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21
(1)、 加强自身经营管理,健全各项制度建设.....................................21
(2)、 努力完善信贷组织体系...........................................................22
(3)、完善信贷环境和信贷机制.........................................................22
(4)、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23
五、结论……………………………………………………………….…..24
参考文献…………………………………………………………….……..25
致谢...............................................................................................................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