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上传会员: AH0de16
提交日期: 2023-02-12 15:00:59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27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424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以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摘 要]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日益完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越来越普遍,并且逐渐影响到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变动情况。随着我国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得到逐步发展,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起到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违背了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可能会造成导致股东、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时常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的管理行为。但是,不管是对社会还是现代企业,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已变得日益重要,如何正确的认识盈余管理,是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切身利益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有什么样的特性,有什么样的使用手段,怎么有效完善盈余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特征、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后果及具体治理措施
目录
一、上市公司1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性1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方式2
四、结合公司案例分析盈余管理的后果影响及治理措施3

一、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广泛的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但是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对财务披露要求的更为严格。
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陶瓷生产公司,涉及产品有陶瓷餐具、陶瓷酒瓶及新型陶瓷衍生产品,我在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此时间段在此公司财务部实习,任职会计助理,正好有幸参与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以下简称环球陶瓷公司)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性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有诸多不同意见,但是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方面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升到最大化的行为。根据以上两个权威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的一些含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他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局。虽然盈余管理动机经理人员和董事局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盈利会计政策和对外盈余报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披露企业财务盈余信息是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的。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盈余报告的信息,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是指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还包括对对会计信息的其他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信息数据的操纵不具有普遍意义,他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的多。如果将其包含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的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此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方式
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包括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两者追求的目标是有差异的。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对盈余管理的手段方式多种多样,盈余管理主要是一种会计行为,但其手段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方法。
1、利用资产重组管理盈余    资产重组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产业方向,通过产权和股权置换,完成企业的战略转移。但在实例中,一些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来趁机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环球陶瓷公司准备上市前期专门请了会计审计公司来进行协助处理,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也将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多次的盘点审核,编制财务报表,但为了公司上市的实际需要,会将一些优质资产置换为劣质资产,一些固定资产也会进行过度折旧来编入到会计资产报表当中。
2、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管理盈余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由于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详细严谨,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又具有总括性和灵活性两个大特性,这就为企业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而管理盈余提供的方便。常用的方法有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变更递延收益的摊销时间、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由于这些方式方法都需要一定的主管性,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现阶段情况进行估计,所以这些方式方法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最为快捷的手段之一。在环球陶瓷公司准备上市初期为了提高当期盈余,选用的是能够降低折旧费的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并且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少摊销递延收益来增加其资产的目的。
3、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是介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一个概念。所以,利用虚拟资产企业就可以少摊销或者不摊销当期的损失。
4、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非经常性损益也是企业管理者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出售、转让与置换资产、债务重组、政府的补贴与减免等都是进行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采用的方式方法。通过出售和转让对公司不利的资产或者是利用公司的呆滞资产置换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来达到摆脱公司目前困境,调整公司结构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得公司当年转亏为盈。会计准则中规定债务重组中被豁免的金额可以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个规定致使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由于债务重组的原因而一跃成为盈利企业,环球陶瓷集团的前身是一家专业为欧洲某公司专业生产西餐餐具的一家公司,转型前累计了大量未销售交货的产品,在其准备上市时,以低廉的价格转卖给其他公司或者个人,来增加其营业外收入;或者以资抵债,将产品以优惠的价格抵让给生产原料供货商来抵扣相应的原料采购费,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四、结合公司案例分析盈余管理的后果影响及治理措施
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名下有三家注册的子公司:景德烧、景德陶瓷有限公司、哈哈尼有限公司。公司前身的主要产品集中在西餐陶瓷餐具出口、传统陶瓷餐具制作、儿童环保陶瓷泥制作销售及直营店。之后公司整合更名为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业务主攻陶瓷酒瓶生产,但是保留儿童环保陶瓷泥此项专利业务,其他两家公司变成了虚拟公司并无实际业务发生。想将公司上市来扩大其资本。但是本人觉得环球陶瓷集团的此次上市正好是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的集中体现。公司自身由于产品自身质量等问题导致销售款无法及时全额收回,产品设计部门及工人的工资成本偏高,所以导致公司的盈利率不高,流动资金不足。为了吸收资本扩大盈利,董事决定将公司上市。在环球陶瓷公司准备上市前期专门请了会计审计公司来进行协助处理,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也将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多次的盘点审核,编制财务报表,但为了公司上市的实际需要,先将其名下的景德陶瓷有限公司进行了出让专卖,将其转为集团公司的资产盈利。然后在公司盘点固定资产时将一些优质资产置换为劣质资产,一些固定资产也会进行过度折旧来编入到会计资产报表当中。并将之前的库存未售出产品以低价转卖来获取资金编入财务报表。其实公司自身暂时还没有上市的条件,但是想利用盈余管理来创造条件上市,这未免有欺诈嫌疑,所以一直迟迟未能通过。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即可分为适度盈余管理和过度盈余管理。适度盈余管理产生有利的经济后果,可以降低契约成本,改善公司形象,有效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等;过度的盈余管理产生不利的经济后果,并且过度盈余管理有欺诈的嫌疑,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经济秩序,损害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对公司、中小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不加强监管,将产生严重后果。
在实物中,首先要做的是具体分析考察一个企业公司有哪些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根据动机的不同,监管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须规定更为详细的限制条件来限制对于选择空间大的会计政策,并为了缩小可调控的空间而更清楚的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从而压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空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受证监会政策的影响,因此,需要强化证监会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力度。证监会应制定更加科学的监管政策并且加强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罚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根源在于企业当局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所以需要从制度上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层的行为缺乏监督约束和管理,有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的现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建议重点改革公司的股权结构方面。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于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的发现和研究,可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会计政策或制度法规来减少它的发生。另外,会计从业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非法或者不符合会计法规要求的行为要坚决禁止,不要由于过度的盈余管理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韩欣欣、韩岳明:《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细分》,胜利石油管理局社保中心滨南社保所,2011年4月
王建中:《会计发展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高红玫:《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和防范措施分析》,《财政与金融》2014年6月
陈春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建议》,抚州市会计管理核算中心
车文侠:《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3月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对会计电化影响的探讨 下一篇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