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导论…………………………………………………………………5
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
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过高, 潜在金融风险较大……………6
2.1.1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6..
2.1.2 高额的不良贷款所构成的不良资产将是潜在的不良风险…6
2 经营利润成为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渠道……………………………6.
2.2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不足……………………………6.
2.2.1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状况和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6
2.2.2 经营利润成为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渠道………………………7
2.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7
2.3.1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7
2.3.2 银行内部上下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7
2.3.3 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8
2.3.4 信贷关系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8
2.4 分业经营把国内银行业逼入“死胡同” …………………….9
2.4.1 立法的分业经营管理和全球资源共享的冲突明显…………9
2.4.2 现阶段中资金融机构分业管制将使其在竞争中不利地位日益彰显…………………………………………………………………..9
2.5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资本充足率不足………………………..9
2.5.1 受传统的存贷业务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不足…9
2.5.2 经营理念偏重规模, 忽视质量, 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下。……………………………………………………………………10.
2.6 风险积聚威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10
2.6.1 各种矛盾的汇集积累了商业银行的风险……………………10
2.6.2 商业银行自有资产的严重不足威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11.
3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11
3.1 历史遗留问题——商业银行在建立之初产业基础薄弱………11
3.2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不够……………………………………11
3.3 产权缺陷…………………………………………………………12
3.4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12
3.4.1 我国有商业银行规模过大, 管理层级过多…………………13
3.4.2 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滞后………………………………………13
3.5 银行收息困难,资产质量低下…………………………………13
3.6 各企业“负债经营”的策略导致各商业银行资金沉淀………14
3.7 政府对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直接参与使银行存量风险积累…14
4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问题存在所产生的危害……………14
4.1 影响了银行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结构的不对称…………14
4.2 降低管理效率, 增加管理成本…………………………………14
4.3 加大银行活动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增加经营风险…………15
4.4 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影响银行业的发展………………………15
5 加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15
5.1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改革………………………………15
5.1.1实行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实现所有者资产价值的最大化….15
5.1.2国有商业银行存续和发展的条件…………………………….16
5.1.3 国有商业银行分散所有权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16
5.2 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17
5.2.1 逐步改善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17
5.2.2 建立、完善并形成一套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金融法律体……………………………………………………………………..17
5.2.3 建立并实施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鼓励行业收购与兼并………………………………………………………………………17
5.3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17.
5.3.1 优化组织结构…………………………………………………17
5.3.2 规范业务流程…………………………………………………18
5.3.3 创新经营模式…………………………………………………18
5.3.4 完善人事体制…………………………………………………18
5.4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诚信建设, 重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18.
5.4.1 强化信用意识、诚信建设……………………………………19
5.4.2 要健全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19
5.4.3 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19
5.4.4 银行监管部门督促金融行业建立信息披露制度……………19
5.4.5 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制度………………………………19.
5.5 抓住“二八定律”在商业银行客户管理、业务管理、时间管理、竞争对手分析上的运用………………………………………………19
5.5.1 “二八定律”在商业银行客户管理上的运用…………… 20
5.5.2 “二八定律”在商业银行员工管理中的运用………………20
5.5.3 “二八定律”在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上的运用………………20
5.5.4 “二八定律”在商业银行时间管理上的运用………………21
5.5.5 “二八定律”在商业银行竞争对手分析中的运用…………21
5.6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21
5.6.1 建立科学的分支机构管理体系………………………………21
5.6.2 规范内部组织框架,明确银行内部各部门职责……………22
5.6.3 加快人力资源配置的步伐……………………………………22.
5.7 充分运用公共关系这一为商业银行增值的重要无形资产……22
5.7.1 何谓“公共关系” ………………………………………….22
5.7.2 公共关系对商业银行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3.
5.8 积极开展信用评估工作和推动信用文化建设…………………23
6 结语…………………………………………………………………24
主要参考文献............................................24.
内 容 摘 要
1.导论
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 银行业则是是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尽管中国的金融资产规模较小, 但金融发展前景较好, 加入WTO 后, 这样一个市场将会吸引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同时,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是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 不充分的竞争导致了金融机构的低效率和金融行业的高利润, 市场准入的多边承诺将大大提高竞争的强度。中国加入WTO 已整整十年, 现在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向国内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 使国内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稳健经营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为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和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金融业日趋激烈的竞争, 我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管理体制、业务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这已成为我国金融业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