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商业银行业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银行业破除垄断声音渐行渐近,外资及外资银行国内人民币业务权限扩大,民营银行或将准许建立,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在竞争环境、业务开展、技术革新及经营理念等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冲击,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将会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具有稳健的经营效率已成为市场各方及金融监管当局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DEA方法,结合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6-2010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度。为实现银行效率多输入多输出的DEA产出模型前沿面分析,本文参考“中介法”构造了以员工人数、实物资本以及可贷资金为投入指标,以贷款、净利润为产出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在研究样本选取上,本文综合考虑所选样本能否代表我国商业银行业整体情况、样本经营环境是否具有可比性、数据截取区间是否具有特殊研究意义、数据来源是否权威可信等因素,最终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情况的样本集定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经效率测度和结果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14家商业银行平均综合效率值介于1(兴业银行)与0.644(农业银行)之间,各商业银行效率差异较为显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技术效率表现不尽相同,除个别银行外,考察期内大部分商业银行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在2008年,多家商业银行效率下降,尤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为甚;规模效率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考察期内均呈规模报酬递减状态。除交通银行考察期内各年度均呈规模报酬递减外,其余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均较为稳定;投入冗余方面,2006-2010年间农业银行投入冗余最为严重且冗余量稳中有升。股份制商业银行投入冗余多集中于2008-2009年,此区间恰巧为我国“四万亿”投资实施阶段,四大国有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均未发生明显投入冗余现象。
第二,2006-2010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有所提高,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稳中有升,技术进步也较为明显;考察期内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变化均朝好的方向发展,受2008年次贷危机拖累,2009年银行业效率经历了促进整体技术进步,调整规模程度的整体修复过程;样本导向上看,2006-2010年间除农业银行、光大银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有较为明显下降外,其余商业银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上升,尤以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广发银行为甚。MPI构成指标方面,14家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均保持稳定,变动主要发生在技术进步指标上,且相较大部分银行而言,技术进步指标对技术变化影响相对更大。由此可见,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效率,必须降低目前大部分银行赖以生存的存贷差业务占比,加快银行技术进步,整合全业务体系,提高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诸如零售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等差异化业务在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比重。
第三,将MPI指标与DEA效率相结合,大致能够将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四大类,即高竞争力快进步节奏银行序列: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低竞争力快进步节奏银行序列: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高竞争力慢进步节奏银行序列: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以及低竞争力慢进步节奏银行序列: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华夏银行。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商业银行效率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目 录VI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一、有助于银行监管当局制定政策找寻理论依据1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公司管理水平2
三、有利于投资者理性决策2
第二节 银行效率的内涵及分类3
一、银行效率的内涵3
二、银行效率的分类4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银行效率及其测度研究现状5
一、国外有关银行效率及其测度研究现状5
二、国内有关银行效率及其测度研究现状8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11
一、研究主要内容11
二、研究目标12
三、研究方法12
四、关键问题及创新点13
第二章 测度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模型与方法14
第一节 银行业效率测度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14
一、DEA方法形成背景14
二、DEA数据要求15
三、DEA相关模型15
四、DEA模型的优势21
第二节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概述21
第三章 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24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投入/产出指标界定24
一、投入/产出指标界定24
二、样本选取25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DEA分析27
一、样本数据分析27
二、DEA运行结果分析27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Malmquist-DEA分析36
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分解情况36
二、MPI与DEA效率联立分析38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41
第一节 结论41
第二节 不足及研究展望44
参考文献46
附录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