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 |
 |
上传会员: |
panmeimei |
提交日期: |
2023-10-27 11:33:11 |
文档分类: |
金融 |
浏览次数: |
5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 (需要: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13190
|
目 录 摘要 一.导论 1.1选题意义 1.2概念界定 1.农村信用社产权的内涵 2.我国农村信用社现有三种产权模式的概念 二.农信社产权模式选择的一般分析 2. 1对现有产权模式的分析 2. 1. 1合作制模式 2. 1. 2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模式 2. 1. 3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2. 1. 4三种产权模式的比较 2. 2选择适宜产权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3产权模式选择的原则 三 .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产权模式 3. 1经济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农信社采取股份制 3. 2 暂未达到股份制要求的地区实行股份合作制 3. 3 中西部传统农业区在继续保留合作制的基础上重组 3. 4 对问题严重或老少边穷地区的农信社实行市场退出或改革 3. 5 尝试引入新模式 四.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农信社的产权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农信社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问题。虽然近几年的全国范围内的农信社产权改革已初见成效,基本上建立起了以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二种产权模式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的农信社产权结构,使我国农信社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加上农信社产权结构的混乱、经营效益的低下、规模不经济、沉重的历史包袱、飘忽的市场定位以及被扭曲的合作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信社的产权改革至今仍未收到理想的效果。这与其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角色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使其不能达到有效服务“三农”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陷入了进退两难、非常尴尬的境地。这样的矛盾现象的存在与农信社长期以来偏离合作金融的发展方向与被扭曲的产权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农信社改革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地选择适当的产权模式。本文将论证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模式应该走“因地制宜”地进 行“多样化”选择的道路。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