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2
一、前言3
二、我国基层政权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历程3
三、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的存在问题3
(一)思想观念存在偏差3
(二)基层政权监督机制的缺位3
(三)现行公务消费制度的缺陷4
四、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的对策4
(一)强化相关人员的自律意识4
(二)完善基层政务配套措施5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5
(四)政府内部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6
五、结论6
参考文献7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政府活动日渐频繁和公务接待内容和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公务消费项目方面,目前我国属于最齐全的国家之一。而公务接待属于公务消费的一部分,所以在我国在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靠拢的同时,政府除了每年需要承担一定量的财政资金之外,还要在公务方面花费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可能还会给非法人员制造机会,引发一系列的贪污腐败行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我国基层政权党风廉政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党风廉政支持体系。
关键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务作风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关注,在个别腐败现象中坚决刹住铺张浪费之风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我们需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将“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党委应该适时出台一系列实质性的针对性措施,严格执行务实节俭的公务工作,在落实公务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发挥党风廉政建设的进一步突破。规范和简化公务工作是相关工作人员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抵制和杜绝公款消费中的违法违规现象是高校透明的公务工作最原始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八项规定”的前提下改进基础公务工作对推动我国公务工作向规范化、良性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二、我国基层政权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党和政府就曾经提出“反腐倡廉”的艰巨任务,即就新世纪的政府工作基本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策略,以达到政治清明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交际活动的逐渐频繁,公务工作透明性是否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政府资金只是筹措公务接待资金的一部分,各级财政还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公务工作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财政相关部门要加大反腐政策的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公务资金的预算开支。自从中央实行“八项规定”,在广大群众所能看到的地方,公务人员的腐败现象确实有所缓解,不管是文风还是会风,不管是餐桌还是会场,到处都呈现出清风拂面的清廉景象。毫无疑问,“八项规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基层公务人员基本摒弃了在领导人出行的时候封路、大摆名花酒宴的陋习,处处厉行节俭,尽自己所能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挥到极致。公务人员形象是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其最根本的客观因素,受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文化水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公务事业可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向某个方向进行演变,进而和当地的文化特征更加贴合。另一方面,公务人员对人民大众以及上级视察领导的服务对地区的形象塑造起着一定的宣传作用。在其接待上级视察领导的过程中,其滔滔不绝的详细讲解中才会深入人心,而不是其所谓的“额外福利”。
三、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的存在问题
(一)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东方雄狮早已苏醒成形,中国人再也不是任人宰割欺压的东亚病夫,诚然,我们有可以炫耀的资本。但是,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很多公职人员已被世俗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遮蔽了双眼,对于自己的公职思想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当代社会公务消费存在的严重诟病已不言而喻,这不仅是我们这代人的耻辱,同时也是老一辈人莫大的悲哀。目不所见,智不所取,这些在基层公务工作进行中出现的恶性现象是纯洁大同社会的蟊贼,光天化日之下偷走了朗朗乾坤。在这个政党清明之风缺失的时代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三严三实”、“四进四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主题,各种团体举办的联合宣讲在中国这片亟需营养的土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在时代最前端为祖国保驾护航。我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和梦想,希望能唤醒贪污腐败之风,矫正个别公职人员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二)基层政权监督机制的缺位
在各级政府践行“八项规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公务接待超标严重、名目繁杂、范围过宽等明显问题。对基层公务来说,政府在进行监督过程中需要形成良好的监控,各级政府需要做好辅助监督。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因为在监督过程中依然是存在一些不足,各级政府虽然在基层公共接待方面与监督机构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在监督中依然存在明显滞后情况。能力和责任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对于各级政府在进行公共接待监管中目前的法律没有能够形成精准管理,这就造成了在监督和处罚等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依据,这就造成了不能形成政党机关自身方面的有效协调和化解等。因为在监督立法方面的不全面给基层公共接待监督带来了很多问题,造成了不能形成对我国基层公共事业发展形势的积极适应,也就是不能形成在监督方面有力的快速推动。在各级政府辅助性管理中,因为在基层公共接待监督工作中独立性不强,在权利运用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不能形成在监督效率方面的提升,在很多情况下各级政府监督权限发挥中不能形成快速的突进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在监督中形成分类管理的能力不足,造成了在“八项规定”政策下的基础公务监督本质和效率的塑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现行公务消费制度的缺陷
第一,制度规范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有些部门和地方设置公务消费标准,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严格按照消费标准开展公务接待工作。但是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制定的公务消费标准、范围脱离实际,目前执行的差旅费、伙食补贴标准明显低于现行物价水平。如果按照这些费用标准,公共接待工作执行起来十分困难,出差人员和接待人员都不能正常开展自己的工作。于是,许多公务人员对一些超出规定标准的违规行为采取无作为措施,即“有情有义”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出差人员的超标消费行为而不管不问,成为违规“共犯”。
第二,缺乏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的财政管理模式没有在资金预算上定额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说,预算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公务消费超标的一条根源所在。这样一来,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消费预算的约束,可能就会肆无忌惮地“胡吃海喝”,消费无度。在发达国家的财政预算严格管理中,政府所有收入与支出都应该纳入财政预算,对于公款实行规范化管理。但是在我国由于大量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政府预算归一化制度的执行成了天方夜谭,为数庞大的“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之风的重要原因,为各种类似于超标消费的公务违规行为创造了条件。
第三,处罚制度规定不严。我国在公务接待消费项目方面没有严格的制度标准,这就容易造成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消费违规行径。比如,所谓的公务考察实则为公款旅游,公务宴请实则变成了过度消费的大吃大喝......违规人员的理由则是:公款旅游、大吃大喝并没有违反哪一条不容侵犯的明文规定,更谈不少什么处罚了。但是在国外,例如芬兰,在公务接待中,一顿饭具体点了什么菜,请了什么人,这些信息都要逐条在网络上详细公布出来,以保证大家都可以看到,真正实现公务接待消费透明化。
四、行政文化革新与廉政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相关人员的自律意识
公务人员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个人修养品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解说专业素养。公务人员需要具备的完善细致的专业知识,包括各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等,均应知晓,要有真才实学。作为一名 公务人员,这不是单单在领导面前说几句无关痛痒的客套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无论你的“官场话”是多么生动,多么吸引人,哪怕能把黑的说成白的,都需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用词要适当准确,不可空穴来风,对于历史事实妄加评论,或者添加个人的带有偏见因素的猜测。我们都知道,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有时候跟着领导跑一整天可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领导”也都是些三教九流。所以,在不同的人群中周转斡旋的同时,公务人员更要注意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接待工作虽然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相关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其基本框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成熟,服务内涵和本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个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很大程度上在社会上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其他职位不同,公务员执行公务是在代表国家和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履行公务管理的职能。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和道德追求的缩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优化基层公务接待消费结构提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高标准新要求。早在“内战时期”,政府就出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措施对公务人员进行约束和管制。在充满纷杂的诱惑、时代不断变迁和进步的今天,我们就更应该提高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因此,强化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培养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对于发展我国基层公务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完善基层政务配套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政府部门较为关注城乡统筹发展。我国城市化速率基本上为每年增长1%,2011年的城市化率为50%,为历史最高点。由于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数量明显高于农村人口数量。正因为这种不断增长的城市化率,大家的生活水平才会不断得以提高,和锻炼身体等健康生活活动相比,更多的领导愿意把钱花费在吃喝玩乐上面,有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党政机关干部仍然在想方设法地“找饭局”,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对公务消费的强有力约束,是控制公务消费的重要举措。首先,在推行部门预算的过程中,要明确公务资金的流向问题。任何一个科目支出都必须反映在在部门预算中,包干到人,通过总量控制将隐性支出显性化,从而确定好资金的流出方向。其次,要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切实有效的指标控制体系,从真正意义上将公务消费落到实处。例如确定各个公务项目的支出标准,合根据不同职位的浮动空间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框架。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利用我国预算法的法律作用约束财政支出,将各个消费项目公之于众,实现透明化的公共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从支出公平化考虑需要政府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进行货币化改革的深层延伸管理。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
基层公共接待工作中的各个层级都需要信息沟通,应当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务信息沟通系统来获取、处理这些信息沟通问题。各级政府应积极采用采用、成立信息沟通系统建设公务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公务信息沟通系统建设领导小组,选聘信息沟通系统建设公务服务机构。基层公共接待信息沟通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在积极调研类似信息沟通系统建设良好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一家优秀的公务信息沟通系统建设服务机构,为各级政府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系统提供服务,从而为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公务信息沟通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专人负责,参考业内先进人士或部门的正确做法,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信息沟通模式。如某地方政府各信息沟通子系统均已运行多年,自成体系。为不断满足上级单位要求和自身公务物资需求,各子系统均相当庞大。该政府统一的公务信息沟通系统不是已有系统的简单相加,需要对已有系统进一步简化和精练,并考虑各系统的统一和协调,新信息沟通系统的试运行和不断改进。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对新的信息沟通系统进行试运行,针对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最终建立统一、高效、完善的公务信息沟通系统。
政府内部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在对内部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从公务监管等方面入手,对公务信息形成数据的保留和分析,给管理层提供查询的接口,可以让管理层从本身的角度形成精准和全面的监控。在进行监督管理中体现客观和公正的评估管理,形成在管理中符合国家的行业技术标准和信息安全的要求等。政府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业务发展和安全监管等方面作为基础,每年对核查公共业务体系等形成核查认证,保障在公共业务设施等方面形成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个优良的公务管制环境应保证相关责任人具有独立性,尤其公务管理层的独立性,以形成相互权力制衡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公务治理结构。如某地方政府应该具有显著公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注重公务管理的内部环境监督,公务目标设定,公务信息与沟通,公务监测和执行及监督的各个方面的改进,利用演练和检查等方法,持续改进有效性的公务消费控制和自我评估不断变化的情况,并找出缺陷,真正做好政府内部的监督工作。该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进行自我公务反省的管理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和完善,并向公务管理部门提交相关报告。该地方政府公务消费管理部应结合内部公布的年度全面监督管理报告的要求,开展年度公务消费管理,包括调查问卷的公务消费管理,开展政府层面的内部监督工作,梳理并优化各项业务和内部公务流程,查找出关键点并与上年度的关键点进行对比,以验证公务监督工作的效果。同时对查找出来的本年度关键点制定新的惩罚和奖励应对措施,同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健全政府的科学决策体系。该地方政府必须建立高效的、职责清晰的部门间协作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作,提高工作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公务决策提供科学的专业支持。
在公务消费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核心数据管理中,也需要形成存量的备份管理,形成在验证码,个人识别码和密文等方面的管理,对账户信息的访问等需要形成审计记录。从公务消费管理的角度来说需要在应用程序等方面形成质量控制,需要制定项目研发规范和标准,设置专门的测试技术人员,在开发完毕后形成应用程序测试,以及在应用程度等方面形成运形模拟等基本的监督情况。
结论
就目前而言,在不合理的社会分配体制背景下,国内腐败问题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这种形势下,行政事业顺利发展依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策略研究和实践。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发展中,如何有效地服务于人民是每一个公务人员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面对多端变化的公务违规现象,各级政府还应时时更新管理策略,才能为更多人民群众带来便捷和美好的福祉。
参 考 文 献
[1]邓崧,李目文. 中国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研究——以2009—2015年50个案件为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9.
[2]王立兵. 专责党内监督 深化标本兼治 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N]. 黄冈日报,2017-01-03(002).
[3]廖冲绪,李后强,周冬. 地方“一把手”腐败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八大后落马市委书记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17,(01):51-59.
[4]安南.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 2013.
[5]蓝伟贤. 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近期活动. 党的十八大在北京胜利闭幕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J].
[7]张建明. 减权、分权和治权:腐败治理的权力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8]姜雪超.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人性根源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9]潘雪倩. 村官腐败防治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0]伍晓艳. 中国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6.
[11]蓝伟贤. 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2]张艳. 县(市)级党员领导干部选任中的腐败防范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13]米杨军. 高官腐败的社会危害性及其防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4]张建明. 减权、分权和治权:腐败治理的权力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15]姜雪超.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人性根源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