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建设的现状及路劲研究

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建设的现状及路劲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7 12:39:24
文档分类: 行政管理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建设的现状及路劲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373
目 录
一、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二、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三、现阶段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

内 容 摘 要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民主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对此,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来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建设的现状及路劲研究
基层民主治理是指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具体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1]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众手中权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幅度提高农村自治组织选举制度的透明性,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发展存在众多困扰,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也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必须首先发展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一)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内涵
所谓基层民主,就是指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和国家管理的政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具有自治性,它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内容,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农村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构成了农村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农村政治的重要载体。而且,该制度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具有任重道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逐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制度的内容和参与形式,每年的政府报告中,也着重强调加快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乡村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加大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有效解决国家与农村、城市与农村、农民与农村之间的众多政治关系,这些政治关系正是发展农村政治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政治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体制的整体性进步和健康。
1.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发展。在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中,通过提高基层民主透明度、深化民主科学决策、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拓展民主监督形式和手段,从根本上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加快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利于为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的推进现代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
2.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鼓励农民有序的参与农村事务的管理,确保农村事务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带领村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家致富,这有利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抑制了民主管理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减少村民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也减少了村民的上访,促进了干群之间关系的融洽,为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3.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民主观念,使村民自由的行使民主权利,确保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有效地进行自我选举、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等。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基层自治组织的积极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发展。
二、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通常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而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的参与意识越强烈。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言:“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不错成绩,但与城市相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甚至温饱都很难解决。在此基础上,农民就没有更多精力参与到基层自治组织中去。此外,迫于生计,大多数年轻人不得已外出打工,将老人和儿童留在家中,他们受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不会也难以参与到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去,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村民参与基层民主制度的积极性。
(二)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参与意识参差不齐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但是,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封建思想残余过重,整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民主制度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他们普遍认为,农村自治组织的选举只是“走形式”“摆样子”,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多大关系,这导致大部分村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够认真,不能较好地参与村民大会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外,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科学文化水平有限,更加缺乏民主意识。因此,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效果,严重阻碍了民主建设的进程。
(三)基层干部素质较低,腐败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教育普及较晚,外加20世纪的教育状况不太理想,使得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在此基础上,农村干部只能是“矮子里挑将军”,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较好的适应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因为村领导干部素质较低,在整个村委会的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就出现程序不透明,或是公开虚假信息等情况,使得部分素质较低的干部利用职务谋求自身利益。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出基层干部寻租现象,而导致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层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忽视了把村干部作为监督对象。
(四)基层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村民文化水平较低,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很少主动的进行民主监督。村干部利用村民的这一弱点,及少将村务信息进行公开,或是公开一些虚假、片面的信息,对一些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信息隐瞒谎报。由于村民监督不及时,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村务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消极处理的态度,甚至包庇处理,滋长了村干部权力腐败的气焰,导致村务管理一片混论,严重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进程。
三、现阶段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也曾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3]农村没有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而发展有效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只是纸上谈兵。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是制约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我们在进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必须要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把农村的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各村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改变以往以种植业为单一的收入形式,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化,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和技术的投资,通过技术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村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村民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村民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是建设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由于20世纪整体教育状况不佳,封建参与思想的严重影响,导致目前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偏低,所以必须要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参与农村民主生活的热情,帮助他们清除封建残余思想,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生活习惯。首先,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教育体系,从基础上来培养农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兴趣。其次,要搞好农村的网络建设,扩大基层的民主政治宣传,确立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为新闻载体进行政治宣传,定期组织村民听讲座,看宣传片,组织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室,帮助村民进行文化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对基层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此外,国家还要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大农村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并降低教育收费,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有效的文化保障。
(三)完善农村的民主监督体制
加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村务公开是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农村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将村务工作的信息及时公开,村委会应将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将公开时间和公开内容明确给村民,以确保农民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村务工作进行监督,并且村干部要时常听取村民的意见,提高村务工作水平。其次,在农村要设立村干部的绩效评议制度,明确相关的评议时间、评议内容、评议规则和评议对象,这有利于村民发挥其自身的监督权,帮助村名了解村务工作的进展,减少目前多次暴露出的干部腐败现象,加强村委会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纯洁性。此外,还需要健全和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设立一套简单且易操作的监督体制。落实村民自身的监督职责,帮助他们树立民主监督意识,维护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小华.试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实现途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2][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74.
        [3]张红宇.乡村调查国内的发展与世界的变化[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44.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医改政策研究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