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人才开发与培训
二、薪酬福利管理
三、职业生涯设计
四、有效沟通
内 容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安全状况令人堪忧。人才竟争正呈现出“国际化”和“零距离”的特点,使我国人才流失加剧,国有企业无疑是重灾区,人才即将面临着更大的流失。企业留不住优秀员工,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发生这种现象。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拥有的优秀员工越多,就能在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深思的。
企业如何留住优秀员工
一个企业的财富是什么?通常答案是企业的资产。但对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净资产作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通常企业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净资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其市场价值,即从股市上收购其全部股票要付的代价是其净资产二十倍以上。通常一个企业的价值仅仅部分由其净资产决定。
一个企业真正的财富一方面是其忠诚的客户,另一方面是其忠诚的员工。客户价值的体现是品牌的价值,对此已有众多的方法进行度量。员工的价值则很少有定量的研究;一项对德国大企业的比较研究结果是,员工价值至少是企业净资产的5倍。可以说,如何有效地发挥员工的力量,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与机器、设备相比,人力资源是一个最难以驾驭的生产要素。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一个企业可以创造奇迹;相反,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仇恨自己的上司及公司,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价值。企业内部并不是没有人知道企业问题及解决方法所在,而是员工在多次碰壁后已经气馁。很多人会告诉你就某一个问题他已经打了不知多少报告,但得不到上司的任何反馈,久而久之,员工便失去了提建议的热情。
这是一个典型的负循环,即:员工的热情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反而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不愿迁就的员工会选择离开公司,他们大部分成为竞争对手的员工。留下来的人则选择沉默,得过且过,唯唯诺诺。上司听到的只是一片赞颂之声,便越来越觉得自已正确和伟大。企业的问题则日积月累,终于有一天不可收拾。
企业留不住优秀员工,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发生这种现象。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拥有的优秀员工越多,就能在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深思的。
以我多年的工作经验,目睹国有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很多时候这种现象是令人心痛。有专家指出,20%的人才创造80%的效益,可以想象这样的损失对国有企业的重创程度。面对目前行业的竞争加剧,求生存谋发展,就要招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升华人才,在我看来,发挥员工的力量、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正循环,即:员工的热情能够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鼓励,将使员工更加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因为与员工有了充分的沟通,管理人员的决策也变得更为切合实际,企业的问题也能够在还没有大得不可收拾时就得以解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人才开发与培训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诸多的发展良机。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们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那就是国内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优秀人才的流动率更是高得惊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率高达50%~60%,而据专家测算,正常的人才流动率应该控制在15%以下。人才流失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极大浪费,企业竞争力严重下? 根据国内一些专门机构的分析,认为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企业的原因和来自个人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本身的原因所造成。
①、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是企业优秀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优秀的员工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正是通过职业规划来实现个人的目标。目前,许多企业本身就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更不用说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创造合适的环境。这势必造成优秀人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他们根本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因此,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只好一走了之。
②、企业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也会导致优秀员工的外流
由于管理人员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领导风格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人才流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表现在以下方面:A、企业管理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管理素质低下,同那些水平高、理论强的优秀员工自然会产生沟通的障碍,不畅的沟通必然会导致员工的流失。B、管理者性格古怪,反复无常,对下属不公,不尊重下属,自私,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不以身作则,缺乏威信,任人唯亲,对“异己”打击报复,好大喜功,将错误推给下属,居高临下等都会对优秀员工的态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优秀员工流失。
③、 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也会引发优秀员工的频频“跳槽”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或做出成绩而取得报酬后,并不会仅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会通过相对于投入的报酬水平与相关人员的比较来判定其所获报酬是否公平。目前,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平均主义思想,表现在:在薪酬待遇和工作量方面,按现行的工资体系,同一工作岗位的老前辈薪酬待遇普遍高于年轻人很多,而工作量却明显少于年轻人,工资待遇论资历老前辈多发,工作量按辈份老前辈少干,“公平原理”失效。在这些企业里,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新酬制度,往往让企业的优秀人员感觉到他们的所得与他们的贡献远远不匹配,产生一种没有被认可的心理,从而纷纷“跳槽”。
④、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员工没有归属感,常常令优秀员工萌生去意
沟通是企业维持良性运转的润滑剂。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消除企业发展中的许多障碍,同时也会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主人翁意识。而现在一些企业缺乏这种沟通的意识。他们采取的是比较专制的管理模式,仅仅是企业的最高主管或者少数几个人做出决策,下属只有服从。这样会导致一些优秀员工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有一种融入不到企业里的感觉,从而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自然会产生“良鸟择木而栖”的念头。
目前,国有企业的人才开发和培训大都缺乏长远的规划,短期在岗培训多,长远开发培训少;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理论培训多,实际操作培训少。在人才流失率较高的情况下,又不注重在职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开发,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必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其中青年一代的培训就陷人了盲区,很多时候培训的资历、工作的年限、学历等都成为决定受培对象的绝对因素。这样使很多在岗的年轻人看不到自己在企业里面的机遇,感受不到自己被认可。有种前途渺茫的感觉,其中不少人选择“跳槽”。
企业在进行人才开发与培训的时候,不能因为害怕人才经过培训和开发后离开企业,就在人才培训和开发上停滞不前。相反,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开发和培训,一方面提高现有人才的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让他们和企业产生共存感;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和培训,在某些关键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上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以防止和减少因现在在职关键人才的突然出走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 薪酬福利管理
当代的薪酬理论:
1、总结现代薪酬理论认为薪酬是一种报酬体系,不但包括传统的经济性报酬,还包括非经济性的报酬,如私人秘书、宽大的办公室和诱人的头衔等。从报酬本身对工作者产生的激励是一种外部强化,还是一种来自内部的心理强化来划分,可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所有的经济性报酬都是外在报酬,而非经济性报酬则可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
2、现在的人们比较看重基本薪酬,所谓基本薪酬就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它又叫“固定薪酬”。这是一种相对稳定性的收入,员工期望所获得的薪酬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员工对于薪酬的需要在五个层次上都有表现:第一,就是员工期望所获得的薪酬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二,员工期望自己的薪酬收入更加稳定或者稳定的薪酬收入部分有所增加;第三,员工期望自己能够获得的薪酬与同事之间有一种可比性,得到公平对待;第四,员工期望自己能够获得比他人更高的薪酬,以作为对个人的能力和所从事工作的价值的肯定;第五,员工期望自己能够获得过上更为富裕、质量更高的生活所需要的薪酬,从而进入一种更为自由的生存状态,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
(1)薪酬管理
在人才竞争中,有很多国有企业在薪酬方面是个很大的弱点。现行的薪酬管理无视人才的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既不能招徕人才也不能留住优秀人才。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加强工资制度改革,目标是实现薪酬市场化。低价使用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应该从观念上改变,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行业水平,考虑人才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重新合理地确定人才价格,用薪留人。
在给予中高级人才高薪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尝试实行年薪制、员工持股等措施。
①年薪制。这里所说的年薪制是滞后年薪制。企业可以根据中高级人才承担的责任轻重予以定级,每个级别赋予不同的年薪,当年只能拿走较小比例的薪酬,其余部分沉淀下来,五年或更长时间之后支付。这样既可以对企业中高级人才起到凝聚作用,又可以让他们在选择“跳”的同时,考虑到较高的成本损失。
②员工持股。员工持股可以唤起员工的追求,让员工在辛勤工作中既为企业的成长骄傲,又可以使自身财富增加,从而更大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让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份,把他们与企业捆绑起来,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让这些人才觉得既是股东,又是员工;既为企业工作,也为自己工作,以此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减少流失率。
(2)福利管理
要想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和争夺人才,仅依靠薪酬是不够的,还应该把福利提上议事日程,用体贴入微的福利网络留住人才。
中原油田长期以来都是实行低工资高福利,应该说与国内其它类型企业相比其整体福利水平还是很高的,这也是其在人才竞争中最大的优势。现行的福利主要涉及生活和健康方面,例如住房公积金、生活补贴、集中供暖供气、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国有企业在吸引和招徕人才时,也很强调自己的高福利,各项福利费用之和一般可以达到职工工资的50%。从目前来说,油田的福利待遇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其它类型企业逐步提高福利待遇,这一优势正在日渐减弱,有待加强。
在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企业在今后改善福利的过程中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带薪假期。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由和舒适,“黄金周”让更多的人选择呆在家中,而不去“赶集”,企业应该提供额外的“休假”。使企业的员工能够更充分的享受生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更加努力的为企业工作。不能凭资历来决定休假的对象,而是看对企业贡献的大小,要打破油田企业的按资排辈的现状。
②福利政策适当向青年群体倾斜。企业人才的流失无非是高尖端人才和青年群体,前者是由于找到了更好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而后者是寻找更好的才能展现平台,油田的未来更多的时候决定在青年群体,可是大部分的企业福利里很少能在青年群体身上体现。要留住这部分人,应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比如,外地人员提供其适当的住房津贴,每年给与一定的探亲假等,充分体现企业对其的重视,用心留人。
三、职业生涯设计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谁认为能够激励员工的与真正能激励他们的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雇主列出了一份“我给予了他们什么”的清单,其中包括高额的薪水以显示其诚意。但能吸引优秀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则并不在这份清单上,因为雇主的清单意味着别人可以很容易地随时随地复制清单上的东西。那么什么才是留住优秀员工的至胜法宝呢?是发展空间。
什么是发展空间?我个人认为:一个是晋升的机会,另一个是培训的机会。
尽管培训的效果很难判断,但很多成长型企业已经理解培训的价值,也在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个人发展空间。但和外企相比,中小企业提供的培训通常和其薪水一样没有竞争力。在培训上,外企通常更愿意花钱,培训也更有系统性。另一方面,晋升的意义在很多企业长大的过程中还没有被发现,究其原因是晋升通道这个重要的管理工具还没有被很多老板理解和运用。很多企业在这点上做得比外企差得更多。
晋升通道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企业为员工发展设计一个阶梯,让员工能看到自己可能的未来和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香港中环有一个知名景点,就是半山滚梯,共有20节,800多米长,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户外滚梯,也因此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晋升通道就好像企业为员工设计的滚梯,让员工能不断地升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变化,发展和进步。
有外企类似晋升通道设计并且不像在外企一样论资排辈,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快速升迁,这应该是成长型企业对有能力的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如果运用恰当,晋升起到的作用大过单纯涨工资的作用,也是民营企业和外企竞争的利器。
反过来,很多员工不掌握升迁的诀窍,把升迁的主动权都放在老板或上司的手中,以为上司应该为自己考虑一切。当认为上司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就选择跳槽,期望在另外一个公司有更大的幸运,这种思想是极为错误的。
要想留住人才,不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要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帮助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人才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设身处地的帮助员工分析现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使人才在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让事业来留住人才。
海尔集团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海尔都针对每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营造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有组织、有目的的职业开发,为海尔集团凝聚优秀员工取得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原油田在此方面还是"blank",为了降低人才流失率,职业发展计划是很重要的。中原油田应该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一项留人的策略,由高层驱动,并和组织文化相融合。
综上所述,员工应以企业为家,企业也必须为员工创造家的氛围。企业需要忠诚、有能力的稳定员工(供方)队伍,才能生存和发展,业务才能进行;而员工必须依赖企业(顾客)需求的相对稳定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企业与员工稳定的供应链作保障。员工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公司希望员工依托公司这个平台,发展自己,发展公司,一起发展,一起壮大,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四、有效沟通
沟通是信息互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度和清晰度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接受准确又简单的指示,一旦信息传递失真或者信息过于琐碎,员工不能及时准确的从中了解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那么这样的沟通也就成了无效沟通,也会因此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
很多企业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至今还存在许多阻碍人才顺利工作和成长的地方,人才对企业的抱怨肯定不少。如何消除人才的抱怨,把人才离走的念头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沟通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应该端正态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应该多鼓励人才发牢骚,因为人才发牢骚的就很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的优秀企业就很鼓励员工发牢骚,还专门设立“牢骚日”,让一线员工和高管有着良好的沟通。
其次,要认真倾听人才的抱怨,了解原因。在倾听人才抱怨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人才建设性的抱怨。
最后,要对沟通及时进行反馈,积极疏导。 一个讲团结有凝聚力的团队才是有生命力的团队,作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是其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凝聚力强的公司能够让员工乐意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容易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那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员工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意见相左或由领导者管理不当导致产生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待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员工主动的进行交流,抱着对事不对 人的原则来沟通工作上的矛盾,这样就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团结。可以采取群策群力的决策模式。公司在决策时最大程度的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企业的管理及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甚至管理者的缺点都可以提出建议,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主人翁应有的责任和权利,激发员工爱厂如爱家的思想,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总之,在同人才进行沟通后,应该就人才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反映,能够立即解决的短期内解决,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应该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解决,要使人才觉得自己在企业内就是主人,从而最大限度的将人才的绝大部分抱怨消除,努力地将人才离走之意消灭在涨裸中。
参 考 文 献
1、宋新谱,《留住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源策略》。人才开发,2003,8月。
2、叶霞,《谈核心员工管理》。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月。
3、王光良,《基于心理默契的人才流失研究》。市场周刊,2006,10月。
4、刘黎贺,炳红,《核心员工管理策略探讨》。科技创业月刊,2006,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