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网络银行的定义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
三、网络银行的发展
四、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通过创新求发展,依靠创新获取长久的内在发展动力,已经是银行业普遍的共识。当今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经济时代,我国的银行业要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优势,获得创新性的长久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网络银行。网络银行不单纯是传统银行的网络化,而是将传统银行业引向更高度的集约化发展的方向,网络银行的发展将会引发商业银行一系列在实务领域的深层次变革。
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上商务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随着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势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冷静客观地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网络银行的定义
网络银行又叫网上银行(Internetbank or E-bank),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提及网上银行,更多是第二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从网上的转移,其他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产生了全新的业务品种。
网络银行的产生
网络银行产生的背景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界也将在某种程序上消失,经济全化的结果也带来金融业务全球化,世界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电子商务需要处理好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健康运行和发民用工业,才能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效率。资金流作为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商务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二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动作是商务发展的需求。顺应这种需求,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应用,网络银行就产生了。
网络银行产生的原因
无论对于传统的交易,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资金的支付都是完成交易的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中,作为支付中介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网上购物还是网上交易,都需要银行借助电子手段进行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商业银行作为电子化支付和结算的最终执行都,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网络银行的基础,它所提供的电子与网络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的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能否有有效地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电子交易成败的关键。因此,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的必然产物和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的发展
网络银行的发展也是有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的,它由新生走向发展,同时也必然走向成熟,不断对自身的发展完善。它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
2000年以前,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仅通过开通银行网站,提供账户查询等简单信息类服务,而且主要操作集中在单一账户上。网银更多地被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这是网银发展的第一阶段,被称之为‘银行网站’阶段。”
第二阶段是“银行上网”阶段,银行致力于将传统的柜面业务迁移到网上银行,增加了转账支付、缴费、网上支付、金融产品购买等交易类功能,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多账户的关联操作。
网银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后,银行的最大转变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因需而变。这一特征在华夏银行新推出的网银产品中得到体现。如“集付快线”可以让用户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像群发短信一样,同时完成向多个收款人支付款项的结算业务,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而为满足集团客户资金集中管理需要而推出的“集算快线”,则以产品组合搭配快、现金动态掌握快、资金调配速度快、预算管理实现快的特点,提高了集团用户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以及使用效率。
第四代网上银行是未来的发展阶段。届时,网上银行将成为银行的主渠道,传统银行将全面融入网上银行,甚至不再单独区分网上银行。我国目前还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我国网络银行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利用网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传统银行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商业银行开始进军网络,形成网上购物、支付一条龙的服务。从1995年10月的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到现在,它的发展深深的改变了我们的传统生活。网络银行突破实物媒介等传统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接近客户与银行的距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快捷金融服务。电子货币作为网上交易必备的支付工具在电子商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Internet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以电子货币进行的结算服务已出现无国籍化趋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将处于直接竞争的经营环境。网络银行一种新鲜事物,我们没有太多的历史可以追溯和借鉴,我们只能讨论或研究它发展的策略及前景;它肯定会对传统的银行产生冲击,将会对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监管和调控方式提出的新问题和要求,也会出现新的风险,比如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所以专家呼吁网络银行亟待立法立规。
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金融业国际化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是网上银行发展的外在动力,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网上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网上银行作为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
(一)促进商务创新 电子货币作为Internet网络商业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随着世界各国电子货币试验项目的推进、应用环境的逐渐完善,其对国内外贸易的影响会不断深化,从而促进商务活动在以下各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1.促进营销结构的创新。电子货币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创新,特别是与多媒体相关的信息、软件、计算机行业营销结构的创新。信息、软件销售商在收取电子货币的瞬间,通过微机终端直接授信,即可将信息、软件商品从Internet网上传递给顾客。因此,用于商品流通过程的成本剧减,甚至接近于零,为销售商降低软件、信息商品的价格提供了条件。随着营销结构的变化、成本降低,软件、信息商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促进营销方式的创新。电子货币促进了信息商品营销方式的创新,出现了对信息内容销售的新形式,使得可零售的信息内容细分化、计价单位小额化。例如,对报纸或杂志的销售,可按其中刊载的单个内容即一篇报道或一篇文章出售;有线电视广播的收费可按实际视听的节目数收费,甚至以使用的一个频道、一个夜晚为单位收费。随着以 Internet为首的信息网络的普及,流通成本问题和信息检索问题得以解决,消除了信息内容细分和微量销售的障碍,“每个视点为一个销售单位”的软性营销方式应运而生。 3.促进结算方式的创新。在Internet网上销售,需要银行提供结算的最小单位可能不足一元或数元,在这种社会需求的形势下,如果仍用以往的汇兑、转账、信用卡等方式结算,可想而知,顾客支付的手续费有可能大大超过实际购物金额,使网上购买欲望大打折扣;而商家为回收资金花费的代价过大,则开展网上销售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因此,过于微小的结算单位,用传统的结算方式是无法实现的。由于Internet网上使用电子货币结算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而且快捷方便,因此,解决了网上销售的小额结算问题,促进了结算方式的创新。 4.繁荣商业,提供商机。随着电子货币在日常生活领域普及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Internet 网上的电子商务必然蓬勃发展,商业零售业的经营范围已无地域限制,以往不可涉足的地域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即可成为商家的交易对象,Internet为商家提供了巨大的潜在顾客源。零售商以少量的资金投入,换取市场扩张的机会大幅增加。无疑电子货币为商业零售业扩大了销售渠道,提供了新的经营契机。 5.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在Internet网上完成结算,对商家而言,瞬间即可低成本地收回资金,因此可以放心地给顾客发送商品;对顾客而言,免除了烦琐的支付手续,可以轻松地购物,因此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扩大了社会需求。 6.加剧竞争,提高质量。以电子货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商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便利条件,刺激和加剧了同业竞争,从而促使商业企业为市场提供廉价优质的商品、提高对顾客的服务质量。 (二)促使经济活动虚拟化 电子货币的出现,为在虚拟空间(即计算机网络覆盖的空间)开展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以虚拟空间为基础的虚拟公司的发展。当虚拟的企业经营活动得到普及,以至被社会广泛接受时,将形成虚拟的社会经济形态。 不妨引用美国马萨诸塞州工科大学媒体研究所首任所长Nich01as Negroponte的一句名言:“今后,我们的生活空间将从原子世界向比特世界转移”。原子是构成实体物质的最小单位,所谓原子世界,是指实体物质存在的世界。比特(bit,度量信息的单位)是构成电子信息的最小单位,所谓比特世界,是指由电子信息构成的世界,即虚拟空间。由于货币本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电子货币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用“从原子世界向比特世界转移” 来形容,即电子货币有可能使人们目前从事的实体经济活动向虚拟经济活动转移。 因为电子货币是以电子信息的形态出现的,所以通过使用相应技术,有可能执行货币的某些职能。电子货币通过光纤电缆或电话线即可联网流通,无视距离远近,即使跨越国境,只要是与Internet连接的计算机终端之间,均可直接传递,简单而迅速地完成支付。当资金的流通可以在虚拟空间进行时,即构筑了在虚拟空间从事商业活动的金融环境。正是由于电子货币的出现,在虚拟空间,包括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在内的全部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实现,电子货币促使社会经济活动虚拟化,已经并正在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波。 (三)出现基础货币虚拟化的可能性 货币之所以可以执行支付职能,在于人们对货币本身蕴涵的价值尺度的信任和接受。所以,货币必须具备信誉性和普遍接受性。电子货币能否成为独立的货币,仍然取决于其自身的信誉程度和公众的可接受程度。若要取得信誉性,至少必须保证能够与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进行交换;必须保证能够与社会上流通的实体货币即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进行兑换。如果以上保证确实能够履行,并且能取信于民的话,人们对电子货币的价值尺度才会产生信任感,电子货币从而取得信誉性。其次,当人们使用电子货币时,已经无须考虑是否能与实体货币兑换,电子货币本身可以不断地由债务人转移给债权人,不断地转手、传递,循环往复地被用于支付,则表示电子货币具备了普遍接受性。从而不断扩大电子货币在虚拟空间的流通应用。 电子货币在虚拟空间的流通应用,将促进虚拟空间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会加深人们对电子货币的信任程度,从而使电子货币逐步脱离与实体货币的联系,产生独立货币单位的可能性必然增加,未来电子货币成为新形式货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存人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两部分构成。随着电子货币不断完善和成熟,当电子现金可以与实体现金并驾齐驱,成为新形式的现金货币,加入基础货币行列时,则不但可能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网络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新经济时代为银行业揭示了美好的前景,知识“爆炸”使银行业面临着跳跃性质变的巨大机遇,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综合化、全能化、国际化将成为贯穿未来银行业发展进程的主旋律,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银行的发展在技术本身并没有太高的门槛,任何一家银行都可能轻而易举地开设网络银行业务但不可能形成垄断。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早热身,先领跑,跑马圈地占市场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在传统银行业务的框架之外不断创新求变,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对话的方式上,在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功能上,在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上等,各方面推出为客户提供“量身度造”的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提高网络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银行业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1世纪的中国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信息时代的脉搏,在积极推进自身经营管理变革的同时,以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推动人类经济模式的跃迁!
参 考 文 献
1、《大众商务》刊2009年06期
2、《中国金融电脑》刊2012年12月
3、孙强 《互联网商务应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4、蔡岩兵 《电子商务-走进数字化商务时代》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