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论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09 12:11:14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970
目 录
一,储蓄与投资的质的关系
二,储蓄与投资的数量关系

内 容 摘 要
储蓄和投资不是恒等关系,储蓄不能自然或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是投资的主要但不是唯一来源和现实约束条件.社会经济必须培育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正如瑞典派所言,|储蓄与投资相等只能是“事后”的账面意义上的实际储蓄与实际投资相等,而“事前”的、’意愿的、计划的储蓄与投资是不相等的。而宏观经济均衡即储蓄与投资相等必须是“事前”与“事后”,即“事前”的、意愿的投资与储蓄和“事后”的、实际的储蓄与投资均相等。但是,在复杂的现实非均衡经济中,这两个条件基本是不可能同时达成的,也就是说储蓄与投资一般是不相等的。

论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论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一,储蓄与投资的质的关系
储蓄和投资的质的关系主要是说明谁决定谁即是储蓄决定投资还是投资决定储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不同的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而投资则代表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函数.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它随利率的升降而升降,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它随利率的升降而降升.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则利率升高,利率升高从而促使储蓄增加和投资减少,当储蓄大于投资时则利率降低,利率降低从而使储蓄减少和投资增加,储蓄和投资经过利率升降的调整而自然趋于均衡.储蓄是货币资本的供给,投资是货币资本的需求,储蓄在先而投资在后.供给决定和自动创造需求.在任何时候可以作为投资的储蓄额是一定的,投资是受储蓄支配的.所以储蓄和投资质的关系是储蓄决定投资.储蓄决定投资的思想。 自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导论》出版后.广为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各种经济增长理论所接受。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放弃他在《货币论》中坚持的古典经济学派的储蓄决定投资的观点,从国民收入(所得)的分配形成供给角度认为储蓄(s)=国民收入(Y)一消费(c),从国民收入使用形成需求角度认为投资(I)一国民收入(Y)一消费(c).他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种不同的人(经济主体)根据不同的动机和行为进行的经济活动,储蓄和投资彼此分离,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投资只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不受储蓄的支配.当国民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和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赤字财政来扩大投资,增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和储蓄水平,因此.储蓄和投资的质的关系是投资决定储蓄。
我们认为,上述储蓄决定投资论或投资决定储蓄论都是不尽完善的.储蓄和投资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t又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二者是相互决定的,不能简单和笼统地说储蓄决定投资或投资决定储蓄从静态或横向看,储蓄是国民收入中未消费部分的剩余,投资是将非消费的剩余投入于再生产,储蓄是投资的来源和前提,投资是储蓄的运用储蓄规模直接限定了投资规模的上限,因此,可以说是储蓄决定投资.从动态或纵向看,储蓄来源于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来源于投资的产出.今日之储蓄来源于昨日之投资,今日之投资创造明日之储蓄,因此可以说是投资决定储蓄.在收入决定和市场供求均衡理论条件下.储蓄通过利率来影响投资.而投资通过所得效果来影响储蓄.在复杂的现实经济社会中,储蓄活动和投资活动同样是"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存",二者交错进行.相互依存,相互决定.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可以喻为"鸡与蛋"的关系.但从经济运行的轨迹和逻辑起点及现实意义看,储蓄决定投资的性质是主要的,因此+资本积累的初始约束是储蓄;要增加投资和资本积累,首先要动员和开发储蓄资源.
二,储蓄与投资的数量关系
现代宏观经许学的创始人J?M?凯恩斯在其名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创立了"储蓄恒等投资"学说,奠定了现代储蓄投资理论和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在储蓄与投资的数量关系上占主流地位的是凯恩斯的"储蓄恒等投资"理论。
凯恩斯指出:"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用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碍减消费;只要大家同意这些用法(这些既与常识不悖,又与传统相符的用法),则投资与储蓄自然相等.
总之. 所得一产品价值=消费+投资
储蓄=所得一消费
故 储蓄=投资"
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理论并不是他一贯坚持的思想他在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中认为.储蓄是人们货币收入与其常年消费支出两者的差额.利润不是收入的组成部分.它不用于常年消费.也不组成储蓄的一部分投资是在一定时间内社会资本的新增价值.由于他在《货币论》中将收入限于工资,企业家的正常报酬,利息和地租.而不包括"意外利润".所以储蓄与投资必不相等.投资等于储蓄加利润之和@而他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为了消除有效需求不足.刺激投资,增加就业.以挽救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并在理论上突破古典经济学派的传统,一改他信奉多年并在《货币论中重点阐述的储蓄与投资不相等的思想,创立了储蓄投资恒等的.新"理论这种储蓄恒等于投资的理论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作为基本范畴和理论基础并广泛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中.
找们认为.凯恩斯创立的储蓄恒等投资的理论是错误和矛盾的.有悖理论和现实。
首先,从储蓄,投资范畴来看.储蓄是国民收入中即期未消费的剩余,它既可以用于未来消费.又可以用于(投资)未来生产的货币或商品;投资是用于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货币商品,投资既可以并且主要来源储蓄.又可来源于补偿基金.投资的储蓄熹源既可来自外部,又可来自内部自我储蓄.投资还可以来自于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之积累等.储蓄和投资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正如凯恩斯自己所言:"可以有储蓄而无投资.或有投资而无'真正的'(genuine)储蓄"@因此,储蓄,投资范畴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其来源和数量构成也不相等.
其次.凯氏关于所得,储蓄,投资三者关系及其储蓄恒等投资的前提条件也是错误和不成立的.凯恩斯认为,.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用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得减消费"."储蓄与投资之所以相等,乃是因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或生产者与资本设备购置者之间之交易.有双重性质国即储蓄与投资"从社会全体看来,二者只是同一事物之两面"固凯恩斯在这里不啻犯r玩弄文字游戏和同义语反复错误.他主观定义把两个不同的范畴(储蓄,投资)视为"同事物之两面"其实.储蓄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经济范畴,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储蓄与投资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是分离的,储蓄与投资的行为主体,动机,决定因素,运行方式等都是不同的,何以能得出二者恒等的结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也承认储蓄和投资的差异,认为储蓄是受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制约,投资则受资本的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制约,储蓄并非必然转化为投资,但又得出二者恒等的结论,这是矛盾的凯恩斯定义的储蓄投资恒等纯粹是同义词的反复.
第三,是将会计学中的厂商资产负债分析扩展到宏观经济分析.凯氏所谓的同一事物之两面并得出储蓄等于投资的结论,实质上是把储蓄和投资视为厂商闻资产负债调整.因为从会计学意义讲,一经济主体的负债必定是另一经济主体的资产,一经济主体的资产必是另一经济主体的负债,从资金流量分析或会计学意义讲,资产负债或同增或同减,或此增彼减,或此减彼增,资产和负债永远平衡(相等).从凯氏关于储蓄和投资恒等的论证看,其逻辑演绎过程为t储蓄等于所得减消费支出,投资等于未作消费品的产品价值,所得的收入和支出不是来自消费品销售和消费,就是来自资本品销售和投资,①即一方的储蓄就是另一方的投资,一方的投资就是另一方的储蓄,储蓄恒等投资.这种把储蓄投资关系类似于资产负债关系在会计学意义上是成立的,但没有实质经济意义和宏观经济分析价值:在经济意义上,抹煞了储蓄,投资范畴的本质特征和独立性;因为单个储蓄和投资的对应相等关系扩展到全社
会则是零储蓄=零投资.失去宏观经济分析价值.
第四,凯氏的储蓄等于投资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新奇见解.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因此,当储蓄小于投资(即货币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引起利率升高,利率升高同时促使储蓄增加和投资减少,最后使储蓄与投资趋于相等反之,如果储蓄犬于投资(即货币资本的需求小于供给)时引起利率降低,利率降低同时促使储蓄减少和投资增加,最后也使得储蓄与投资趋于相等.所以,古典经济学认为,借助于货币资本供求变化所引起的利率的升降,将使储蓄与投资有趋于自然均衡的趋势.凯恩斯否定储蓄与投资由利率调节而自然均衡的论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动机进行的,把储蓄和投资统一在收入循环流及收入水平决定上,并通过收入的调节使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所以,凯氏的储蓄等于投资的观点实际是古典经济学关于储蓄与投资均衡思想的翻版.
第五,凯恩斯所说的储蓄恒等投资的"充分条件"——均衡价格也是不成立的.凯恩斯把他的储蓄投资概念限定在经济处于均衡价格之中,并认为均衡价格是储蓄恒等投资的"充分条件.凯恩斯写遭:"产品有一个一定的市场价值,乃是货币所得有一个具体价值之必要条件,同时又是使储蓄者决定储蓄之总数,与投资者决定投资之总数——二者相等之充分条件.罾我们认为,凯恩斯这个储蓄垣等投资的"充分条件"是不充分和不成立的.其理由是;
(1)非均衡经济学理论已充分证明,@在一般或通常情况下,现实的社会经济往往不是处于均衡状态而是处于非均衡状态.或者说社会经济的常态是非均衡的,而均衡状态达成或均衡价格的出现只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特殊状态或我们的主观意骡.非均衡经济分析实际上客观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储蓄恒等投资的"充分条件"——均衡价格存在的前提假设.当储蓄和投资不能产生一个均衡价格时,凯恩斯自己也承认.所用名词也不再适应."④正如希克斯所说,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困难之一乃在凯恩斯理论所讨论的斯间是处于均衡的期间即储蓄等于投资.
(2)或承认凯恩斯的储蓄和投资定义及恒等关系成立,也不能说储蓄恒等投资的"充分条件是均衡价格存在,而应该说均衡价格存在的充分条件是储蓄恒等投资.
第六,凯恩斯的储蓄,投资概念是一个流量概念,而他的储蓄恒等投资理论又是建立在时点和存量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作为流量概念和时期分析的储蓄,投资,在存在支出滞后时,储蓄必然不等于投资.因为收入获得和收入使用存在时间间断性,正如罗伯逊所言."今天"的储蓄等于"昨天"的收入减去"今天"的消费,而"今天的投资等于"今天"对新投资品的实际支出,储蓄和投资存在差异,这二者在时点上不可能相等.
第六,正如瑞典学派所言,固储蓄与投资相等只能是"事后"的帐面意义上的实际储蓄与实际投资相等.而"事前"的,意愿的,计划的储蓄与投资是不相等的.而宏观经济均衡即储蓄与投资相等必须是"事前与事后即事前的,意愿的储蓄与投资和事后的,实际的储蓄与投资均相等.但是,在复杂的现实非均衡经济中.这两个条件基本上是不可能同时达成的,也就是说储蓄与投资一般是不相等的.
第七,就现实看,国民经济体系各部门(政府,企业,居民和国外部门)及各经济单位的储蓄和投资也是不相等的.有的部门及单位的储蓄大于其投资.有的部门的投资大于其储蓄,呈现出资盘盈余和资盘亏绌并存.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投资大于国内储蓄,需流入外国储蓄弥补缺口,发达国家一般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需流出国内储蓄.
第八,在存在现金窖藏和货币发行(信用创造)情况下,储蓄和投资也不可能担等.在存在现盘窖藏条件下,如不增加相应货币(广义)供应,则表示这部分现金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整个社会的投资小于储蓄.在存在信用创造条件下,多发行的货币并不来自创造收入和储蓄,而是来自"额外"的收入和储蓄,这对掌揖货币发行大权的政府部门尤为明显和重要,当政府部门储蓄小于投资时.就用货币发行和赤字财政弥补其缺。
综上所述,储蓄和投资不是恒等关系,储蓄不能自然或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是投资的主要但不是唯一来源和现实约束条件.社会经济必须培育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

参 考 文 献
凯思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版.第57页.
参见丁?R?希克斯《资本与成长》,台湾镊行经济研究童镶印(1960年版)第64页.
参见[芙]哈伯勒,《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00页.
参见[芙]哈伯勒,《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02--215页;[瑞典]米尔达尔:《货币均誊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五章.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贷款风险及其管理 下一篇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