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储蓄的性质
二:储蓄的意义和作用
内 容 摘 要
人民储蓄事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一个特殊的经济杠杆,它可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储蓄的性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储蓄具有不同的性质,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为不同的阶级利益服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储蓄是资本家欺骗和掠夺劳动人民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他们为了防备失业、疾病、伤残、衰老、意外事故和筹措子女教育费等原因,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
储蓄的意义和作用
人民储蓄事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一个特殊的经济杠杆,它可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储蓄的性质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储蓄具有不同的性质,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为不同的阶级利益服务。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储蓄是资本家欺骗和掠夺劳动人民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他们为了防备失业、疾病、伤残、衰老、意外事故和筹措子女教育费等原因,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挤出一部分工资,被迫的参加储蓄。资本家利用这种储蓄,扩大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经营,更多的榨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他们更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雇用劳动,扩大了失业队伍,压低工资水平,劳动人民节衣缩食参加储蓄,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所希望得到的任何好出,反而把剥削自己的武器送到敌人手里,加速了自己的贫因,马克思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储蓄银行是政府套在工人阶级很大一部分人的脖子上的一条金项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旧中国的储蓄,除了全部具备资本主义储蓄的性质以外,国民党政府还运用通货膨胀的政策,对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据统计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的十二年间,国民党统治区的通货增发了1400多亿倍,上海的物价上涨了368000多亿倍,这期间国民党政府从人民手中搜刮去的物质财富,折合成银元,高达150亿元以上,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所得到的一点积蓄,一旦存入银行,几年之后,存单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储蓄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对劳动人民剥削的前提不存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储蓄,体现了国家和人民之间新型的信用关系。储蓄是社会主义的金融机构,通过信用形式,组织劳动人民手中的积蓄,支援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工具。国家聚集起来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的结果,必然提高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劳动者货币收入的增加,又给储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出现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涨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这生动体现了国家整体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的统一,我国储蓄事业的稳步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必然产生的结果。
二:储蓄的意义和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储蓄事业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国家调整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采取了提高城乡人民货币收入的措施,使个人消费基金有较大的增长。从1979年到1981年的3年时间内,城乡储蓄存款净增313亿元。储蓄存款的户数1981年比1978年增加了58.4%,全国城乡人均储蓄额由1978年的22元,增加到了1981年的53元,定期储蓄的比重,一直稳定在全部储蓄存款的80%以上,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的储蓄事业,已经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它的特点是储蓄存款增长很快,参加储蓄的面迅速扩大,储蓄存款中长期存款的比重越来越高,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群众生活的改善,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的表现。
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中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可以预见,在工农业翻番的过程中,不论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对信贷资金的要求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必须大力开辟资金来源,充实信贷资金力量,以满足生产和流通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小的金额是不能单独作为货币基本发挥作用的,但他们结合成巨额,就形成一个货币力量,这种收集小金额的活动是银行制度的特殊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银行举办的储蓄业务,就是这种特殊作用的体现。储蓄存款的主要来源是个人的消费基金,而个人的消费基金主要是通过按劳分配以货币工资或劳动报酬的形式分配到劳动者个人手中的,这就形成了社会购买力,从购买力的形成到购买力的实现,由于消费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劳动者手持货币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暂歇时间,把劳动者手中的这部分暂歇货币,以信用的形式吸收到银行里来,这就是银行储蓄业务最重要的职能。同时,还应当看到,当这些货币积存于群众手中时,都处于分散的,零星的,呆滞的状态。对国家建设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一旦被银行所吸收,它就变成一个巨大的资金力量。银行可以按照国家计划,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资金再分配,用于增加生产和扩大商品流通。把消费基金变为生产资金,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银行制度的特殊作用。1981年末,我国城乡人民的储蓄总额已达523亿元,同期全国工业生产企业所需全部信贷资金外,还有15亿元的剩余,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资金力量,储蓄存款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储蓄的又一个作用,是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国家用于工资支付和农副产品收购所支付的现金,是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投放现金,需要以适销对路的消费品来回笼,这是现金回笼的基本途经,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即使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供求失调的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工作,增加信用回笼,把市场上多余的票子吸收抓到银行里来,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避免票子偏多对市场的冲击,稳定市场物价,推迟购买力的实现,然后用吸收来的资金,支持短线产品的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储蓄,引导消费,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银行可以从储蓄存款中提出一定比例,直接用于消费贷款,以此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品生产的发展。现时市场上的一些耐用的高档消费品,并不都是畅销的,由于某些高档消费品存在积压现象,限制了生产的发展,这些产品积压的原因并不是消费者不需要,相反的我国人民对这些商品的拥有量还是很低的,主要是这些商品的价格高,超出了当前人们一般的支付能力。如果我们举办消费贷款,实现存贷结合,只要储户存满一定数量的存款,不足部分银行贷给,然后购买指定的商品,储户再分期偿还贷款。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这些消费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为这些商品打开销路,为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创造发展生产的条件。这种既能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又能促进消费品生产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以上我们讲的储蓄的作用,可以说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储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同样也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把人民储蓄叫做“爱国储蓄”,这是不无道理的。很多储户并不是为了拿利息才参加储蓄的,他们参加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他们说只有国家富裕了,个人的生活才能改善,自己生活好了,不能忘记国家,把钱存入银行,就是为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人民群众的这种爱国热情是应该珍惜的。
淳朴、节俭、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早已深入人心,节约储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我们30多年来所进行的储蓄宣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今后我们还有努力宣传爱过储蓄,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把我们储蓄事业的发展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还要宣传我们党、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移风易俗,勤俭节约,计划开支,留有后备,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人民储蓄事业的重要作用。
做好储蓄工作,还要正确的执行储蓄的政策和原则,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增强储蓄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了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也谈社会主义储蓄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