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通货膨胀的含义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表现
(二)、物价指数的含义及类型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背景
(二)、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三、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
(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二)、现时成本会计
(三)、现时成本/等值货币会计
(四)、变现价值会计
四、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发展
(一)、通货膨胀会计特有会计假设的发展
(二)、通货膨胀会计特有会计概念的产生
五、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征
(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作用
(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程序
(四)、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方法
六、个别物价水平会计
(一)、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特征
(二)、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作用
(三)、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程序
(四)、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方法
七、我国通货膨胀会计
(一)、一个苹果四块钱,拿在手上很沉重——我国为什么会通胀
(二)、中国通胀,世界通缩
(三)、我国存在隐蔽通货膨胀
(四)、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
内容摘要:
通货膨胀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恶性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为消除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影响,实现既定的会计目标,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产生的一类会计模式。本文从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表现,引出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详细的说明了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并探讨了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发展。其中还详细的阐述了一般物价水平和个别物价水平,最后还结合实例,讲述了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现状。正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出现,给企业界财务会计信息带来了种种冲击,应用传统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处理会计事项显出许多弱点。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必然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所以对于通货膨胀会计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近几年我国的物价也是涨幅比较大,人们的生活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 物价指数 一般物价水平 个别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会计问题研究
通货膨胀的含义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表现
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正常需要而造成的单位币值降低和以货币计量的商品价格上涨的经济现象。比如,2000年100元能买到100斤大米或18斤猪肉,2010年100元只能买到40斤大米或7斤猪肉。
2.通货膨胀的表现
通货膨胀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和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二)、物价指数的含义及类型
1.物价指数的含义
物价指数是指某一时期商品或劳动力价格与基期的商品或劳动力价格的比率。物价指数分为一般物价指数和个别物价指数。
2.一般物价指数和个别物价指数
一般物价指数反应范围广泛的商品综合价格的变动情况,因此,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又称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个别物价指数则反应个别商品的价格变动,又称“个别物价水平变动”。
在市场物价发生变动时,二者的变动方向并不见得一致,在某一范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其中个别物价水平可能是下降的;反之亦然。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断的过渡,产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商品物价飞涨,工人大量失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被打破,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调一样,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深刻化与复杂化的一种反映,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东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突然上涨和美元危机,以及美元的大幅贬值,以美元为基础的固定汇率体系瓦解,使得世界各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迅速蔓延的局面。
(二)、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通货膨胀会计是西方财务会计的一个新领域,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正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出现,给企业界财务会计信息带来了种种冲击,应用传统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处理会计事项显出许多弱点。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益必然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如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去处理账务,编制会计报表,必然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包括几年数据的比较,分析报表不仅难以作为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决策的依据,也会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的误解。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均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来处理会计事项。币值不变假设在西方财务会计中称货币计量假设,这种假设是以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为基础的,它是会计的计量单位,称为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即使有变动,也是极其微弱,不足以影响会计计量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正是因为币值不变假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一币值稳定的假设就无法避免会计上所提供的信息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虚盈的经营假象。在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基本上反映实际经济情况。但出现通货膨胀后,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历史成本较多地背离了资产的实际价值,会计信息不能给使用者带来真实的数据。为了解决和克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西方会计界提出了各种会计改革设想和模式,从而产生了为消除通货膨胀或为如实反映通货膨胀影响而采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即“通货膨胀会计”。
三、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作计价单位,以资产的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础,将传统财务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数据换算调整为按现时货币购买力计价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项会计数据,反应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2.现时成本会计
现时成本会计是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和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与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础,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中个别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数据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3.现时成本/等值货币计价
现时成本/等值货币是一种以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实成本会计两种模式相结合,以克服各自缺点和全面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一种会计模式。
4.变现价值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是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和以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变现价值为计价基准,通过个会计期间扣除投资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和期初净资产变现价值的变动,确定企业损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发展
(一)、通货膨胀会计特有会计假设的建立
通货膨胀是产生和实行通货膨胀会计制度的先决条件,因此,通货膨胀会计实际上已否定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货币假设的重要条件——币值不变,同时又确立了通货膨胀会计的特有前提——币值不断大幅降低假设。也就是说,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价值在不断地大幅度降低,而由此引起资产的价格在不断地大幅度上升。可见,货币单位价值大幅度降低是通货膨胀会计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通货膨胀会计特有的假设。
(二)、通货膨胀会计特有会计概念的产生
通货膨胀会计作为传统财务会计的发展,在会计概念上有很大的同一性和继承性。但由于通货膨胀会计是传统财务会计在新的经济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新的经济调按键下所遇到的会计内容中,会计概念必然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甚至还会产生不少新的会计概念。
1.名义货币和等值货币
名义货币是在现实流通的,单位名称虽然不变但其单位所含实际价值不断改变的货币。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中所用的货币单位就是名义货币。
等值货币是指不同时期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相等的货币,又称“币值不变货币”。单位等值货币的购买力是相同的,但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等值货币是不存在的,因此它只是在通货膨胀会计中为消除通货膨胀币值变动的影响,人为地通过参照一定标准换算为相对固定的价值量的货币。
2.历史成本和现实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去的某项资产产生时的实际成本。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资产的计提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因为,传统财务会计是出于物价基本稳定的经济环境,币值长期基本保持不变。
现实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为取得与现有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按现时价格所需付出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以名义货币计量,取得同一项资产在不同时期的货币支出金额是不一样的,因而产生了现实成本这个概念。
3.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
财务资本是以货币数量,即与其相当的购买力表示的资本。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其以货币单位表示的数额应随反映购买力变动一般物价水平相应变动,对此可通过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计算出以相应的现实名义货币计量的数额。
实物资本是将资本看作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获得该项能力所拥有的资源或资金,它反映企业所拥有的一定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以与其相当的实物量的现时购买力的货币数量表示。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企业实物资本的变动是随企业所拥有的具体实物的个别物价水平变动而变动并计量的。
4.财务资本维护和实物资本维护
财务资本维护是指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购买力规模。所需收回的已耗资本的数额应当以收回相当于已耗资本购买力的价值量确定。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财务资本维护是以回收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换算调整后的所耗资本购买力的货币数量加以确定。
实物资本维护是指维护企业资本所拥有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所需维护的资本数额需要用表现其生产能力具体实物数量的价值量表示,即以企业所拥有生产经营能力具体实物的现时价格表示。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是以收回已耗实物资产的现时价格作为实物资本维护的前提。
5.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
会计收益是以财务资本维护为基础所确定的收益,是在从本期收入中回收或维护了企业以货币计量的本期所耗资本的购买力后所确定的收益,它与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确定收益的原则一致。
经济收益是以所耗实物资本得到回收为计量基础确定的收益,它要求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以所耗实物资本的现时成本计量和回收。
6.营业收益和持有资产收益
营业收益是由企业在本期经营过程中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收入和本期成本费用支出相抵后,使企业资产净额的增加。
持有资产收益是由于企业持有资产现时价格变动而使企业净资产增加的价值,称为持有资产收益。
7.货币性项目和购买力损益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条件下,其金额固定不变而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
购买力损益是指由于持有货币性项目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因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利得。购买力损益反映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征:
1.以等值货币为计价单位
2.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
3.不单独建立账户体系进行核算
(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作用
1.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影响
2.保证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3.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程序
1.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2.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调整传统财务会计报表各项数据
3.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4.编制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报表
六、个别物价水平会计
(一)、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特征
1.以名义货币作为计价单位
2.以资产的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
3.建立现时成本会计账户体系或特有专门账户进行日常核算
(二)、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作用
1.可以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会计信息
2.有利于企业的资本维护
3.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改进企业管理
(三)、个别物价水平会计的程序
1.确定和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现时成本
2.计算企业的持有资产损益
3.以本期现实收入和所耗资产的现时成本计算企业的现时成本收益
4.编制现时成本会计报表
七、我国通货膨胀会计
(一)、一个苹果4块钱,拿在手上很沉重——我国为什么会通胀
一个苹果4块钱,拿在手上很沉重。
对于家庭主妇来讲,通货膨胀就是牛奶、面包、鸡蛋、水果、蔬菜一夜之间全部涨价了。不过,她们口袋里每天的零花钱没有增加,之前每天可以买5个鸡蛋的钱,现在只能买4个。以前丈夫和儿子每天早晨一人2个鸡蛋,她自己只吃1个鸡蛋,现在,她连这也省啦,对丈夫和儿子说是自己要减肥。而实际是,钱不够了,只得省着。
人们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深圳人一夜之间都去香港买日用品。在深圳标价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1港元,约合人民币0.83元);红富士苹果在深圳已卖到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4个;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0.9元一个,在香港0.9港元可以买2个鸡蛋。
我国为什么会通胀?
1.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在结售汇制度下,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逐年增加,我国的外汇占款也逐年递增。由于对应于外汇储备而发行的人民币也将参与国内商品的购买和投资,导致了相对于国内商品(资产)而言,货币供过于求,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 2.居民储蓄率过高,银行信贷扩张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通过信用创造化为投资,易导致市场需求增加,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供给的相对不足,出现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信贷自2005年以来再次呈现持续扩张态势。信贷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导致银行的资金利用率成超负荷状态,使得资金补充率下降,此时银行有更大的货币派生动机,迫使货币供给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信贷规模过大,盲目投资和资金的低利用率现象会有所抬头,同样会导致市场需求增加、资源相对短缺和供给相对不足,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3.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跨境资本流入 由于人民币升值加快和升值预期强烈,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以外贸顺差、直接投资或国际游资的形式进入中国,热钱带来的货币供给形成投机需求,引起境内资产价格泡沫,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 4.资产市场财富效应带来影响,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平衡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度的上涨行情,使得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给国内外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获利丰厚的参与者消费能力空前提高,增加了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财富膨胀效应也使得各个领域的资金向房地产和股市集中,影响了实业领域的投资,抑制了部分产品的有效供给。 5.要素成本的推动 我国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价格过低,且未计入环保成本等,要素市场高度扭曲,降低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高额的投资超预期回报导致全球资本向中国涌入。从整个宏观面来讲,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 6.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居民和企业对工资和产品价格定价,还是消费者信心的主要决定因素,高的通胀预期可能影响私人消费,不仅影响总体价格指数,还影响价格指数的构成。例如如果消费者感觉一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他商品,那么就会减少购买这些商品,从而影响消费者价格中各项目的权重;当绝大多数居民预料到物价水平将会持续高涨时,他们必然会进入这种商品的抢购过程。 7.全球化带来影响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全球化可通过贸易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价格对通货膨胀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加剧竞争和引起劳动力市场变化对通货膨胀产生间接影响。 (二)、中国通胀,世界通缩
中国采取的外汇结算的手法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找不到,惟独中国采取的是这种方法。那就是所有外汇都由机构统一结汇,企业只能在中国银行拿到人民币。而这些人民币是属于加印的钞票。10多年来,我们多加印20万亿人民币在市场流通。这是什么后果!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必然引发中国通胀。而只要这种模式存在一天,中国就存在恶性通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简称)涨幅6%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十年来,我们看到了以下数据:2001~2011年,财政收入从1.6386万亿元增长至10.8750万亿元(预计),约增加5.6倍。2001~2011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总额从10.9028万亿元增长至43.6189万亿元(预计),约增加3.0倍。2001年M2(广义货币的简称)余额为15.8万亿元,2011年预计为80万亿元,增长5倍。从货币贬值的情况看,每年贬值20%。用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国十年来,每年的通胀率都在两位数以上。
这种模式还导致世界发生通缩。我们只知道,美国是发生了次贷危机才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下滑,那么,为什么次贷危机前也一样在通缩状态下运行呢?欧洲没有发生次贷危机,欧洲也面临同样通缩的经济状态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导致欧美衰退的症结,正是这种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经济模式。
(三)、我国存在隐蔽通货膨胀
目前CPI数据出炉的一个前提是政府对某些商品进行了价格管制。国家发改委大显身手,大到电力、成品油,小到方便面、牛奶,一路管来,好不辛劳。政府维护市场秩序,打击欺行霸市、串通涨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应对通货膨胀的。管来管去只能打击供给,火上浇油。一旦市场力量冲破行政束缚,物价上涨将一发不可收拾。
(四)、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
1.CPI数据彰显通胀压力 2007年以来,谈起物价上涨人人都有切身体会,除了受国家价格管制的电力、油品等之外,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涨”声一片。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就拿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数据来看,2007年全年CPI涨幅由2006年的1.5%上升到4.8%,其中9至12月份每月涨幅都在6%以上。进入2008年CPI涨幅更大:1月份7.1%,2月份8.7%,3月份8.3%,4月份8.5%。综合来看,CPI涨幅从2007年1月的2.2%一路飙升至2008年4月的8.5%,可谓涨势惊人。按照经济学的定义,10%的通胀率是暖和通货膨胀的上线,也是社会可以忍受的通货膨胀的极限,我国现阶段的通胀率已经逐步逼近这个极限。假如通货膨胀率超过10%达到“飞奔”的状态,通胀的再分配效应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微观经济主体会形成恐慌性的通胀预期,那么经济行为的混乱,经济的动荡将在所难免。 2.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 其实,CPI数据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上涨,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升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例如2007年CPI数据是4.8%,可人们所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压力远远超过了4.8%的水平。以年轻人为例,假如价格水平真的只上涨了4.8%,那么坏影响顶多就是少一些高档消费,少吃一些猪肉,可比这些更让人揪心的是像火箭一样蹿升的房价。2007年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7.6%。有多少城市青年拼命工作,却只能望房兴叹,眼睁睁看着收入缩水。如今住房支出已成为人们消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国对CPI的统计系统中居住类价格只包括建房和装修材料价格、房租价格、房贷利率和物业费变动等内容,排除了商品房销售价格。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商品房支出属于投资支出,不应列入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中去。可是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屋价格和食品价格一样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商品价格,是无法逃避的支出项目。所以,假如考虑商品房销售价格,我国的物价上涨程度实在要大于CPI的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李大诚《高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牛刀《中国通胀 世界通缩》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陶守梅《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