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第2页
票据融资简介············································第3页
票据融资的优点··········································第3页
会计处理················································第3页
参考文献················································第5页
内 容 摘 要
票据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金融工具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以自偿性为保证的短期资金交易或融资业务,通过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和回购等操作手段使市场筹资、融资更为方便,已成为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信用风险、增加资产收益的有效工具和改善服务的重要手段。由于票据融资业务适应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货币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票据融资、贴现、应收票据、会计处理
公司票据融资的会计处理
一、票据融资简介
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资金不足时,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是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品交易而向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票据一经贴现便归贴现银行所有,贴现银行到期可凭票直接向承兑银行收取票款。
二、票据融资优点
1、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票据贴现可以看作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贷款。贴现者可预先得到银行垫付的融资款项,加速公司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
3、“死钱”变“活钱”、手续简便。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
4、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这种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
5、融资门槛低。对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普通贷款中往往因为资本金规模不够,或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而贷不到钱,因此,票据贴现无需担保、不受资产规模限制的特性对他们来说就更为适用。
6、利率低。票据贴现能为票据持有人快速变现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手续方便、融资成本低,是受广大中小企业欢迎的一项银行业务。贴现利率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范围内,由中小企业和贴现银行协商确定。企业票据贴现的利率通常大大低于到银行进行商业贷款的利率,融资成本下降了,企业利用贷款获得的利润自然就高了。
三、票据融资会计处理
应收票据的贴现根据票据的风险是否转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带追索权,贴现企业在法律上负连带责任;另一种不带追索权,企业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
1、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财会[2004]3号)(以下简称《解答(四)》)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后,以取得的应收账款等应收债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贴现,如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在贴现的应收债权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时,申请贴现的企业负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款的责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类协议从实质上看,与所贴现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应收债权可能产生的风险仍由申请贴现的企业承担,属于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的借款,申请贴现的企业应按照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解答(四)》同时规定企业以应收票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应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解答(四)》很好地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按照《解答(四)》,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企业并未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应按照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其会计处理方式为:
a.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b.到期承兑人无法偿还票据款,被贴现人要求退回款项并支付相应利息时:
借:短期借款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c.如到期不退回时;
借:财务费用
短期借款
贷:应收票据
2、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不带追索权,相当于出售应收票据,到期承兑人不付款时,被贴现人无权要求企业归还贴现款。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参 考 文 献
[1]孙旭.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探讨.网络与信息2011, 25(8)
[2]宁悦.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情况及有关问题分析.《华北金融》 2013年 第5期 [3]肖小和 邹江 汪办兴.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金融与经济》 2012年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