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
(二)、研究方法………………………………………………………………………..2
(三)、研究思路与预期成果……………………………………………………………2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2
(二)、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明显成效…………………………………………..4
1、实现了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4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4
3、有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治理“三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4
4、有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5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会计委派制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5
(二)、会计委派制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6
(三)、委派会计大都受委派单位和被委派单位双层领导………………………………..6
(四)、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6
四、完善企业会计委派制对策……………………………………………………………6
(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会计委派模式…………………………………………...6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7
(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7
(四)、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7
内 容 摘 要
会计委派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在西方国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应用普遍,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会计委派制是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当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中正在探索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国有企、事业单位;监督制度;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浅谈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最早是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在西方企业内部管理中普遍应用,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一种较好的方法。21世纪初期我国也引用了这种方法,由政府机关或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或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委派会计人员监督所派单位会计行为和其它经营活动。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改变,正是由于新旧经济体制处在转轨时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也不健全,使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主体的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长期缺乏对经营者的必要监督和约束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广泛认为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强化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会计委派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经济生活中需要强化会计监督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又能克服当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会计监督面对诸多困难。(二)、研究方法
结合实际经济环境,尽量有效的通过网路、新闻、报刊等收集论述信息,通过最新政策、企业发展案例表达分析,并结合本人观点及心得研究书写。
(三)、研究思路与预期成果
首先,解答会计委派制的含义与意义;其次,用举例法简要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现状;然后,做一个导致上述现状的成因分析;最后,浅谈完善企业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二、我国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一)、我国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
1985年我国的部分地方就进行了会计委派制的实践,成立了会计服务公司;1998年,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也可以试行会计委派制,从此拉开了会计委派制广泛施行的序幕。2000年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以及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进一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把贯彻实施《会计法》同推行会计委派制结合起来。2000年9月,财政部会同监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对试行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看,会计委派制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遏制腐败等方面达到了一定预期的效果。从我国各地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实际情况看,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主要可概括为“直接管理”和“财会集中制”两种形式:“直接管理”形式是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财会集中制”形式是在基层区、县、乡(镇)成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融为一体。湖北沙市、宜昌等地实行的“会计委托代理制”和“零户统管”等即属这一形式,目前这一形式已在湖北、山西、河南、安徽、吉林等省份推广试点。由于委派人员的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其经济利益、相关福利纳入财政局统一发放,不参与被委派单位的人事和经济分派,虚弱了委派人员与被委托单位的隶属和依附关系,强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力度 ,减少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实施会计委派制后,通过委派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可以确保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对被委派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有效防止虚假信息的产生,维护了所有者的权利。但现今单位外部监督机制和政府法规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弊端,人员构成不合理,虚弱了委派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对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派出的会计人员主要是由区机关单位的原有会计人员集中而成的,并没有严格按照公开的考核和选拔程序;会计派出机构的权威性不够,会计监督保障力量不足;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第二,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主要也可以归为三种形式,即:委派财务总监、委派会计负责人和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等。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这一形式最早产生于广东省深圳市,其后在许多地方均有试点,1999年初,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推行这一做法;向中、小型国有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主要是在中小城市进行试点;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这一模式在全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的事业单位)都有试点,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公司、北京华都集团等。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使得我国在会计委派工作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国有企业委派人员的独立性较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采取的委派形式不能保证委派人员独立的法律地位,使委派人员不能独立的展开委派工作;缺乏国有企业委派人员合理的责权体系,权利难以界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各单位之间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和规范很难达到效果;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广利有所欠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派的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单位仅仅出台了委派办法,没有对会计人员的薪酬管理、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定标准,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会计委派工作的发展。
第三,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委派。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委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委派会计主管人员;二是集中核算。此外,一些地方还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帐目实行了“村帐站管”的试点。即在村级集体财产所有权不变、资金独立核算权不变、现金管理权不变、债权债务归属不变等前提下,由乡镇“经营站”分村分组设帐,集中统一核算。
(二)、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明显成效
(1)、 实现了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派出会计人员要对派出部门负责,所以能够准确、及时、真实地将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真实财务报告向委派者汇报,使其及时准确把握全局,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
目前,国有企业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对国有资产和预算收支主要靠外部监督,如由财政、审计以及政府部门选派的监事等来进行,由于这些外部监督往往是事后的和定期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政府部门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寓监督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控制,对国家和企业负双重责任,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产权代表缺位问题,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治理“三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 行会计委派制或采用“委托代理制” 后,一方面会计人员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能够切实有效地加强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从而切实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有效地遏制了“三乱”等社会问题。山东省章丘市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使“收入全额上交,支出按审批计划拨付,结余由财政统一调控使用”的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取消了不合理帐户187个,1997年1-9月份各部门、各单位上交的预算外资金达7500 万元,比1996年全年上交数提高2.5倍;同时,被委派单位的发票使用正确率、会计报表准确率都达到100%,没有发现较大的违法违纪问题。湖北省荆州沙市区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试行会计委托代理制以后,使全区预算外资金专户存储面达到100%、专户存储额达到100%;强化了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手段,变突击检查为日常监督,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监控,从而有效地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解决了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顽症。
(4)、有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办经济离不开会计。许多经济案件的发生不仅会在会计上有所体现和反映,同时也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必须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正是从机制、体制上根治腐败源头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也正是中纪委提出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的初衷。
存在的问题分析
、会计委派制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目前我国经济成分中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客观上使得会计人员的统管统派无法全面实施,如对私营、外资、民营企业,会计委派制却难以执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推广,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并非如此,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委派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经济业务的监督,它同时也弱化了会计本身的管理决策等职能,容易引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因此,会计委派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会计委派制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
众所周知,《会计法》已经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并全面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背景下,会计委派制从法律层面理解有点多余;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会计人员应采用委派制,《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单位的会计人员须由谁(更没有提及财政部门)委派,没有足够理由强制单位执行。
委派会计大都受委派单位和被委派单位双层领导
委派单位(财政等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要保证完成,但是完成的前提是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由于监督与被监督之间是对立的矛盾关系,工作有时难以适应,不能完成达到委派目的,特别是个别受派单位领导对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热情,受单位利益驱动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使委派会计处境尴尬,无法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致使会计委派制流于形式。
、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
目前,我国委派会计人员采用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原则,并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录用条件,同时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但是,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委派的人员多,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会计委派制的实质。选拔聘用卡关不严,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等原因,难免会产生委派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够硬,业务水平不够高的问题。委派会计人员要适应本身工作的需要,不仅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而我国委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离这些标准还较远。
四、完善企业会计委派制对策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会计委派制度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成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管理制度,如何更好的完善企业会计委派制度也需要国家、社会、单位共同努力改善。
、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会计委派模式
会计委派制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应该根据各地,各行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应盲目跟风,千篇一律。行政事业单位可选择直接管理,财会集中核算,零户统管模式;国有企业可选择财务总监,主管会计委派,统管统派,内部委派制模式;乡镇集体,农村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与其相应的会计委派模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委派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做好会计模式的完善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尽快制定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把委派会计人员应尽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受派单位的关系规定下来,促进受派单位尊重委派的会计人员,接受监督,充分保证委派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委派下,要想让会计人员真正发挥如实记录、如实汇总和如实传递会计信息的职能,就要合理解决他们的工资、资金和福利待遇问题。对会计人员的收入级次,也应视工作量的大小,工作成绩大小来定,而不能一刀切,以保证其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再由于委派者远离会计人员,不可能详细掌握他们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可进行定期的量化考核,包括职业道德的遵守,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以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四)、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
严格把关,选拔高素质的委派会计人员,会计委派机构委派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有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自觉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爱业敬岗,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不徇私情,并有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同时,他们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过程中应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力争做到委派的会计人员既能代表国家利益行使会计职能,又能较好地服务于被委派单位,有利于单位内部管理的加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会计委派机构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来正确评价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奖金报酬和升迁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金海滨《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利弊》 徐州九里区会计委派中心
2、张祥《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分级全员会计委派制度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3(6)121-124
3、赵仕奇,《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4、王娇蓉,《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理性思考>会计之友,2002(6)
5、赵国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6、段永川,《试论会计委派制在集团型国有投资公司中的运用》,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7、李莉,《对会计委派制的评析》,会计之友,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