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会计电算化定义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3、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4、会计电算化的对策5、总结
内 容 摘 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势、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从20世纪50年代起,借助计算机单纯记账,发展至今的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财务计划、分析和预测并协助管理者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减轻做账繁琐的重要工具。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则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该项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人才的培训、该行业的宏观规划及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后,只需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汇总、记账、算账、报表编制等工作都有计算机自动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把财会人员从繁琐的程序中解放,而且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手工的几十倍、几百倍,因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及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在会计电算系统中,数据处理过程是在严格遵从会计制度规定编制的程序控制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同意、易出错、易漏记、错记等问题,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三)促进了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不必再整天忙于记账等环节,除了完成原来手工记账的核算任务外,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四)为现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计信息几乎占据企业大部分管理信息,而且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由于会计电算应用了数据库、网络等现代技术,使经济信息得到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利用价值。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日常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很多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专业人员匮乏
目前很少有即熟悉计算机知识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人员,普通工作人员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操作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特别是一些辅助核算功能的运用,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不一致时,就会束手无策,这个问题也成为快速有效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四)会计电算化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
我国目前电算化仅限于会计系统,企业的各部门往往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各自的管理活动,不能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共享,这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五)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入程度,也过膝到能否顺利的做好“甩帐”工作,但就目前而言,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并且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这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隐患。
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增强电算化意识
增强电算化意识,加快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意识到利用汇集信息系统的高效、准确的信息可以为决策更好的服务,真正建立一体化的企业 系统,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要增强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人才的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普及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职人员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很好的协调,所以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史电算化实现和安全运行及保障的现实需要。
会计电算化软件改革刻不容缓
首先财政部门应对已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进行一次数据安全专项测试,对安全标准达不到规定的责令整改。其次企业要增强款及数据安全观念,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采购会计软件要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对使用财务软件的各项有关性能又较清楚的了解,尽可能保证会计数安全、真实、节考。并且,企业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软件。要保证软件要预留定义良好的相关接口,还要选择的软件在功能和处理流程方面要合适。最后,作为软件开发商来讲要提高软件设计开发放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共享方面的安全行对策
首先要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输入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由人工输入,如果原始数据在输入时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所以应采用多次校验等手段来保证正确性。
其次要确保操作人员只能的控制。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系统中对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窥觊信息的真实、可靠。
最后软件厂商应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作为厂商来说应该积极推动产品从封闭性软件想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度,从会计核算软件向全面管理型软件、决策支持型软件过度。软件产品设计时就强调将会计信息作为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而不是将软件作为一数据处理来开发。
在功能方面,也要尽量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考虑组织和客户的需求,设计按用户要求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联机事务处理功能、二次开发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灯功能,利于数据收发和交流。
总结
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电算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必须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软件,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专业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调理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 考 文
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时间分析》,海洋出版社,2003年
3、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铙振宇 廉师友,《谈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计算机教育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