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如何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三、总结
内 容 摘 要
通货膨胀是生长在经济健康体上的癌细胞,会自我复制和自我循环,如不及时治疗,将会使国家的经济社会瘫痪,民不堪其苦,国内外政府对通胀的警惕胜过对战争。从理论和各国治理的实际看,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还是从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出发的。治理通胀是一国长期任务。许多措施随着显示的变化有所调整,而且宏观调控本身有许多说不清的因素,因为正如文中所提出的一样,有的政策在实施时,是相互矛盾的……
论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一、如何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生长在经济健康体上的癌细胞,会自我复制和自我循环,如不及时治疗,将会使国家的经济社会瘫痪,民不堪其苦,国内外政府对通胀的警惕胜过对战争。美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多次受到通胀,滞涨等经济增长的灾难,但他们通过努力挺过来了。经济具有周期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常交替出现,通过好的治理,可以减缓其危害,并延长经济繁荣和增长周期,但至今没有一个国家消灭了经济周期。所以,经济周期存在的必须性决定了国家治理通货膨胀应该视为长期政策,它肯能比国家的产业政、收入分配政策更重要。
从理论和各国治理的实际看,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还是从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出发的。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很多,有成本因素和需求因素;有国外因素和国内因素;有体制因素和经济机制因素等等。但通胀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肯定是总共给和总需求不能均衡的结果。那么,我们需要从总共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寻找答案。
(一)总供给方面
通胀不管产生的具体根源是什么,总供给不足时重要表现。为此想法增加有效供给不失是一个大的思路。(这一思路,在美国里根政府治理通胀时用过,同时,在西方经济学上还产生了一个经济学派——供给学派)
增加总供给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降低税负。需要降低的税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流通环节的税负,二是消费环节的税负。现在我过生产领域企业的税负是很高的,据说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特别是我们的增值税很高;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低了些,但我国的消费税并没有降。而且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我国增加了房地产相关税负。这些税负,直接提高了企业生产和销售成本,从成本上推动通货膨胀;同时,较高的消费税负,对有些刚性需求的消费品,间接提高了消费量,等于被动提高了消费需求。
较少福利。社会福利的逐步增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特别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几乎成了国策。但是社会福利的逐年增长,也会从两个方面推动通胀:一是居民的消费水平、购买力等会逐步提高,等于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二是许多福利如社会保险等,劳动者与企业按比例缴纳,企业用于职工福利的支出增加,也同样增加企业成本,从而推动工业产品的成本的上升。
收入管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纳入了我国产业政策,但过高的工资和收入,会直接提高消费水平,快速推动物价上涨。美国通胀时期,尼克松政府曾采取了冻结工资等强硬的行政手段,度过经济难关。
物价管制。通胀最直观的表现是物价上升过快。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治理通胀是也用了极简单的措施——政府直接控制物价。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曾采用了冻结物价90天(据说世界冻结了1000天),公共物品价格直接定价。但我恩不知道用控制价格的政策时,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客观增加,价格政府确定,会因而增加亏损。那么有个问题,这时出现的企业亏损,市政府给予补贴还是企业自负。如果企业自负,无意识打击企业生产,对经济增长极为不利。
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产出。通胀时期,企业应想法降低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通胀时期还是检验企业市场生存能力的试金石。因为在通胀情况下,成本优势企业会生存下去,而高成本低效能的企业会无法生存。
适度增加进口产品。进出口政策是双刃剑,对一国的通胀影响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可以部分的平抑国内供给;不好的一面,可能引入国外的通胀,即可能发生输入性通胀。适度增加进口产品,可以扩大总共给,也有利于通胀的治理。
(二)总需求方面
通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胀最直接的第二表现是货币供给过多。所以在降低总需求方面的主要措施:
减少货币资金的供给,即减少货币需求。社会货币资金的减少,可以降低消费预期和投资预期。资金流动性的降低,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我么在这方面,现在做的比较多,在政策上,表现为用日益趋紧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工具进行调整。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方式,发行银行票据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减少货币供应量。
降低居民非刚性需求。居民刚性需求的产品,可以增加产品的替代性或推广价格更低的替代产品,以取代总供给不足的刚性需求。如在房价高的中国,大量生产保障房,解决居民的刚性需求。同时,对居民的非刚性需求,政府要给予引导。比如,现在我国已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第二大国,对这些非刚性的需求产品,应提高关税或制度控制政策。
提高居民储蓄。我国有高储蓄的传统。我国高储蓄率,在应对通胀上绝是个好措施。我们应提供和鼓励居民和企业多储蓄,即降低即期消费,提高未来消费。
鼓励居民节俭。
减少政府支出。
总之,治理通胀是一国长期任务。许多措施随着显示的变化有所调整,而且宏观调控本身有许多说不清的因素,因为正如文中所提出的一样,有的政策在实施时,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如果国家才起减少货币资金供给的政策,势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期间费用会增加)。但如果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税负和财务费用,国家又要降低利率从而会提高会比资金供给。这说明,治理通胀的政策,只能从一个方面实行,这也是美国供给学派单方面强调供给重要性而不谈由于供给增加而可能造成总需求增长而不降低的原因。
我们应对通胀有个明确的认识:对它的治理,实行任何政策都具有两面性,这也是通胀难治理的根本原因。
参 考 文 献
1.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M]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
2.卢峰,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信息网,2002.4
3.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4.金三林、杨琴,从新一轮的通货膨胀的特点看2005年物价走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5.7
5.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通货膨胀的趋势分析——《通货膨胀趋势研究》课题系列之三[J],统计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