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产生
1,应收账款的概念
2,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
1,信用风险导致的应收账款风险
2,巨额应收账款带来的资金周转风险
三,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急于扩大销售,忽视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
2,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3,未建立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应收账款催收浮于表面
4,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
四,应收账款有效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2,加强对赊销合同的管理,制定规范的合同文本
3,调整销售回款考核机制,提高回款催收积极性
4,控制赊销业务比例,确定合理收款信用标准
5,制定最佳收账政策,讲究收账讲技巧
6,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
7,确定企业负责人是应收账款管理的最高管理人员
8,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内 容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制订相关政策,避免和减少企业坏账的发生,才能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降低企业财务及经营风险,提高资产使用率,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应收账款形成原因与管理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信用不断应用,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日益严重,呆帐和坏账比例不断提高,甚至还会威胁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企业运营。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产生
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2,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商业竞争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赊销的方式来招揽客户,于是产生了“应收账款”这一商业信用模式。
商品与资金交割的时间差
商品成交时间与货款收到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应收账款的产生,不属于商业信用范畴。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
1,信用风险导致的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商业信用本身除了受历史影响以外,更多的受到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商业信用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赊销过程中,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对客户的信用了解不够,片面追求销售额,这就容易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直接成为坏账。
2,巨额应收账款带来的资金周转风险
长期、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延长了营业周期,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资金短缺,严重时甚至影响到工资发放及原材料的采购,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信用风险是是来自买方的风险,资金周转风险则是来自企业自身的风险。应收账款在给企业带来销售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坏账发生的可能。
三,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急于扩大销售,忽视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
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商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法律保护比较薄弱。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最快打入市场的目的,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做深入调查。
2,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考核机制不到位,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营销部门着重于市场开发,销售额是他们的考核指标,业务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是否完成,对销售回款不重视,而财务部门未能及时反馈客户欠款信息,销售与核算脱节。
3,未建立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应收账款催收浮于表面
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但未能对应收账款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客户的资信程度、经营现状、逾期的原因等未能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4,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
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纠纷时,因不愿恶化与客户的关系、催款所需耗费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应收账款的收回率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使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四,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针对不同客户按照信用程度、交易历史建立不同等级的资信档案,制定合理可行的信用政策,坚持对申请赊销的客户进行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分析,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估,确定客户坏账损失率的高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
2,加强对赊销合同的管理,制定规范的合同文本
实行分级授权制,对赊销合同根据签约客户的等级由各级管理人员或销售人员进行签署,对销售人员的赊销权实行限额管理,明确限定销售人员的单次及年度赊销限额,对超过限额的合同由部门主管直至企业负责人根据各级授权额度进行签署。
3,调整销售回款考核机制,提高回款催收积极性
按照应收账款账龄及客户信用等级制定回款考核奖惩制度,遵循“谁欠款,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回款回收率纳入人事考核条件,是岗位调动及晋升的基本条件,从而减少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不按照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求大量签订赊销合同。
4,控制赊销业务比例,确定合理收款信用标准
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就要从源头上抓起,核定本企业能够承受的应收账款数额,即确保回笼的资金能够保证生产运营,同时也要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来设定赊销门槛,对符合信用标准要求的客户按照本企业赊销预定数额来确认对该客户的赊销限额。
5,制定最佳收账政策,讲究收账技巧
企业要根据账款逾期时长、欠款金额、客户的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使收账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同时还应注意收账技巧,如对信用程度较高,欠款时间较短的客户可采取内部备案暂不打扰、电话拜访方式;对无力偿付的客户采用协商解决、资产置换等处理方式;对故意拖欠、欠款时间较长的客户可采用上门催收、第三者调解、仲裁机关仲裁,甚至上诉司法机关。
6,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
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平时定期和每年年底按照会计决算年度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金额,并保存好相关材料,确保债权的追索权。由于应收账款收回的法定期限是2年内,一旦过了有效期,企业就丧失了追回欠款的权利,所以企业必须争取在有效期内收回款项或获取延长有效期的证明材料。
7,确定企业负责人是应收账款管理的最高管理人员
企业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因为应收账款能否及时足额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作为企业领导,要定期召开应收账款管理分析会议,对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对催收回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协调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落实专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8,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如何严密的管理制度,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而未能履行偿债而造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是促进企业良好运转的重要手段。
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增扩大了企业的销售,增加了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一种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减少了存货积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产流动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客户信用程度缺乏了解增大了坏账出现的几率,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延长了营业周期,影响了资金循环,降低了资金使用率,而且因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应收账款夸大了当期利润,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的预缴,增加了企业资金支出。企业经营者必须通过科学、正确的分析,采取积极可行的策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规避应收账款风险,逐步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以期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使坏账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刘杉,徐秀珍。应收账款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会计之友2005(6)
[2]刘慧立。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8)
[3]王霞,沈向光。如何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会研究2006
[4]杜典初,王梅。应收账款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07(6)
[5]古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24)
[6]王轶群。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9)